我决定二战考研,我爸说,你不是那块料_少干_计划_考试(考研二战是不是很麻烦)




2024-03-23 15:44:28
作者:gong2022
0


原标题:我决定二战考研,我爸说,你不是那块料

我决定二战考研,我爸说,你不是那块料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作者|杨小米+小筠编辑|小辰

来源|我和刘先生的日常

你好,我是小筠。

在之前的文章《感谢那些说你不行的人》里,我提到了自己的考研经历。

有一个读者评论道:小筠真是厉害,三本考研一战上岸。

其实,我并非一战上岸,而是考了两次。二战才上岸的。

而考研成功后,我似乎才真正学会了考试和学习。

后来,我做很多事都挺顺利。包括去到理想的单位实习,硕士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找到理想的工作,等等。

毕业之后,因为工作需要,我又先后考了出版编辑中级证书、数字编辑中级证书、高校教师资格证等,有些考试还是挺难的,但我都在很短的复习时间

里一次考过了。

仿佛考上研究生后,我的人生就开挂了。



01

一个读过三年高三的人

决定去考研

读研之前,我的求学生涯并不顺利。

中考后,我只考上了全市最差的公立高中,后来读了三年高三,最终上了所三本院校,考研又考了两次才考上……

我第二次复读的时候,我小姑就曾劝我爸不要让我复读,她说,“小筠的能力、智力就是这样,再怎么复读也不会有提高的了。”

我爸对我说:“我和大家一样,都觉得你在这两次高考中已经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但是你既然想再试一次,爸爸也同意,希望你能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我们的错误。”

我没有做到。

当大三来临,人人都在谈论未来,讨论究竟是考研、考公、考教师还是参加校招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不考研,我的学生生涯就要就此结束了。

我的最高学历,可能就只是一个三本。

而我,居然从来没有在学生时代无数个大大小小考试的竞技场上,认真努力过一次,取得过一次能让自己为之骄傲的成绩。

其实,我是有点名校情结的。我在乎的不是名校那张文凭,而是名校背后所体现出的个人素质。这也是我高考三次的最主要原因。

在我看来,一个人能考上名校,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毅力、坚韧、自律、拎得清、规划意识、优秀的时间管理能力等等。

我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些素质,成为这样一个大写的、有人格魅力的人。

于是我那颗躁动的心,再次沸腾起来。我再一次踌躇满志,加入了考研大军中。



02

考研失败

耗尽了父亲对我的全部信心

那时,有学姐指点我,国家有一项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生招生项目,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简称“少干计划”,她建议我试试。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这“少干计划”的政策是“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适当降分”,参加了这计划,就有机会低分进名校读研,学费啥的也不用交,但硕士毕业后需要回到生源地即少数民族地区工作5年以上。

比如我是广西的学生,我毕业后就要回到广西就业。如果违约,就要付相当数量的违约金。

我掂量了一下,觉得这个“少干计划”还是很划算的,于是欣然报名。

“少干计划”的相关院校大都是985,但分数很低。比如我所报考的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如果是正常报考,可能要考到360分才有机会进入复试,而“少干计划”考生可能240分就可以了。

不过,南京大学的考试范围很广,难度很高,专业课考的是大综合,所有专业课都要考。第一年,我考研失败了。那年南京大学“少干计划”的录取分数线是260,我考了258。

我的一个大学老师挺为我可惜,他想 我调剂到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甚至 我联系了一个硕导,把我的作品集发给对方。

无奈我的分数实在太低了,纵然南京大学考研题目比广西师大的题目难上数倍,我的分数也太难看了,于是此事不了了之。



我第一次考研失败,似乎耗尽了父亲对我的全部信心,当我提出要再考一次的时候,他大为光火,说:

“你不是那块料,高考考了三次,才去到一个三本,你也该认清自己了,不要好高骛远。”

我满心羞愧,又愤恨不已。

他甚至表示,如果我坚持二战,那么他不会再给我生活费。

我十分纠结。一方面,我二战的意愿是如此强烈,另一方面,我又信心不足,担心再考不上,不幸被父亲言中,那我极有可能全面否定自己,同时在家族中颜面全无。

听闻我想二战考研,我小姑又说闲话:“农村的孩子读书还能好到哪里去。”全然忘记了她自己也是农村考出去的。

然而就真的要由别人的言语来决定自己的人生吗?真的要通过别人的判断来认定自身的价值吗?我不愿意。

后来,我妈妈给我打电话,她说,你如果实在想再考一次,妈妈支持你,你可以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复习,不要回家来,我们统一口径,就说你在桂林工作,生活费我给你。

那时是春天,晚上九点多,我在宿舍外的大露台上与妈妈通电话。挂掉电话后,我蹲在地上,忍不住哭起来。

春天的桂林,空气中尽是潮湿的味道,直到现在我还记得。



03

凭借规律的作息和稳定的情绪

我终于上岸

二战时,我没有再选择“少干计划”。一是失败过一次,我意识到985的“少干计划”也没那么好考,二是“少干计划”的研究生,需要读四年(第一年相当于预科),而2012年决定二战时,我已经24岁了,如果再读四年研究生,我得29岁才毕业。

我觉得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

综合分析之后,我选择了自己一向感兴趣且相对好考的历史学。因为历史学很冷门,当年还是全国统考的,而且历史学的英语国家线才40分,比文学专业55分的英语国家线低太多了。

学校方面,我也放弃了985,选择了一所211。我想去北方,权衡之后,选择了东北,自认为会比京津、长三角、武汉、成都等热门地区容易些。

当然,二战考研,还更换专业和学校,风险也是很大的。

毕业季来临,我在学校外面的民房里以270元/月的价格,租了个单间。屋子大约有十一二平方米,很简陋,配套的家具是一张木床,一套木桌椅,一个又小又旧的衣柜。有一个卫生间,但没有热水,没有洗手池。也没有厨房。

我把大学时代的朋友们一一送走后,独自回到这个小屋子,开始我的二战生活。

现在想来,考研中真正困难的,并不是复习本身,而是精神上无尽的内耗。我觉得这也是我在步入青春期后,很难真正专注于学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个二战的暑假,我白天在学校教室复习,傍晚天黑前回到自己的小屋。老实说,因为孤独、焦虑等等情绪,那两个月我的复习状态并不是很好。

大学时的好闺蜜很关心我的二战情况,那时她刚考上百色市的公务员,在单位旁租了房子,开始新生活。

听闻我状态不佳,她跟我说,要不你来百色吧,我们并肩作战,我虽然不能陪你考试,但可以在精神上支持你。

后来,我总结自己二战上岸的原因,觉得她给我提供的庇护之地,是最重要的因素。

九月到百色之后,我总算真正进入复习状态。

一战复习考研时,我的状态很不稳定。有时候踌躇满志,早上六点就到考研教室学习了,但可能到了上午十点钟,做题碰到困难,或者看到教室的人逐渐多起来,我就会心里很烦,可能就出去溜达了,或者在宿舍睡一下午。

总之时常是一日曝十日寒的状态。

定下的学习计划,也很少能如期完成。

后来我意识到,学习的节奏很重要。以前我的学习计划密不透风,把自己逼得很厉害,以至于时而踌躇满志,时而万念俱灰。

所以到二战的时候,我让自己保持一个较为松弛但稳定的状态。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左右。不多,也不少。但每天都坚持着。

就像背单词,有的人起初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背几百个,但是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而有的人每天背几十个,但是坚持了好几年。如此下来,当然是后者更有成效。

我的作息大致是这样的:早上7:30起床,8点钟开始学习,学到中午12点。午饭后睡个午觉,醒来继续学习,学到下午五六点钟。然后去菜市场逛一圈,买点菜和水果,晚饭后再学两三个小时,然后睡觉。

这松弛、规律、简单的生活状态,也使我维持一个相当稳定的情绪。我不复一战时的焦躁了,每天的学习计划,也基本能按时完成。



在百色那几个月,我时常觉得,真希望可以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啊!

生活在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城市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压力,没有伤害,有自己的家,可以每天看书,做喜欢的事情,过简单的生活,被如覆煦般温暖、安全的感情包围着。

我也开始明白,我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小屋盛放生活,我才会安心的。

而我的闺蜜,在我不上学、不工作,未来如海面颠簸摇晃,生活如重度雾霾让我看不清、不敢想的时候,许我一个可依之地。

我第一次,接近了梦想中的生活。

我把这样张弛有度的节奏,保持到了最后一天。

那年的考研成绩,是在春节期间出的。我考了346分。

我激动万分,颤抖着声音告诉爸爸,我所报考的辽宁大学,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是320左右,我应该能考上了。

然而他的反应十分冷淡,他说,分数线都还没出来,一切都没个定数,别高兴得太早,谁知道会是什么样呢。

我十分受伤。

是,我的分数没有高得吓人。但是我已经相当满足。

是,所有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一切均未板上钉钉。但我告诉你我的成绩,只是因为我尊重你,而不是来让你给我泼冷水的。



查成绩后,我给闺蜜打了个电话。她后来发了条微博,“她在努力之后,终于向高空展翅而去。”

我再一次意识到,能有一个可以与之分享喜悦的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我查成绩后没几天,家族在一家饭店聚餐。二三十人,坐了三大桌。

酒店门口,贴着招聘服务员的信息。

吃饭过程中,我爸当着所有人的面,笑着问我,小筠,你说你来应聘这里的服务员,能聘上吗?人家会不会要你?

我瞬间就石化了。过了一会儿,我去了卫生间,关上门痛哭不止。

在我爸心里,考研只是我逃避找工作的一个借口。他从不觉得我能考上,而如果去找工作,他也不认为我能找到。就算去做服务员,也未必有人要。

那天,我在卫生间待了很久都没出去。我妈和我姐都来敲门,她们在门外对我说,不要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他没有恶意。

后来,我没有回到桌上继续吃饭,而是从饭店的另一头出去了。

那晚,我在街上溜达许久,然后买了张到百色的火车票。



#最后

后来我经常在想,考研上岸,拯救了我。

若非如此,我大概会彻底否定自己。

当然,考研上岸与否,是很多因素决定的。我们不应当以此评价别人,也不应当以此评价自己。

不过,考研成功后,我的人生似乎一下子“开挂”了,后来做很多事都挺顺利。工作之后,也颇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而我小姑居然也开始夸我,“我们廖家的姑娘就是厉害!”“小筠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有气质了”……

为什么我似乎一下子开窍起来,变得“会考试”“会学习”了呢?

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拥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生活环境,拥有了说“不”的能力,于是可以内心安定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比如读研究生后,我有了研究生津贴,后来又开始做兼职实习,有了自己的收入,我立马搬离宿舍租房住。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而在之前漫长的求学生涯中,我在校园寄宿生活里的那种不安、不适感,从来没有消除过。那时候,我改变不了那个不安的自己,也没有能力改变环境。

只好在那样的环境里,痛苦地熬着。

至于我坎坷的求学生涯和破碎凌乱的青春期,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杨小米:自媒体【遇见小mi】创始人,《行动变现》一书作者,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创业,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