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书法研究生关注“闳约深美”论坛听大咖怎么说...(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员工)




2024-03-23 14:29:41
作者:gong2022
0


原标题: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书法研究生?关注“闳约深美”论坛听大咖怎么说......

书法报微信记者

欧阳媛现场报道

11月17日

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承办

《中国书法》杂志、《书法教育》杂志

《书法报》《美术报》为学术支持的

闳约深美·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

书法研究生教育论坛

在南京艺术学院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博导刘伟冬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书法系主任、博导金丹

台湾艺术大学原副校长、博导林进忠

江苏省书法创作中心主任、

南京艺术学院博导徐利明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博导周京新

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常务副院长、博导李彤

主持论坛



徐利明在致辞中谈道

目前书法研究生论文数量虽多

但缺少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

书法论文的真正价值

在于填补空白、创立新说

本次论坛中多数论文为书法史料研究

只有极少数书法审美方面的论文

书法批评论文好像没有见到

他还特别强调

作为书法研究生

需要具备必要的书法实践基础

书法技能训练和创作实践

是书法学术研究的基础

(以上文字为现场记录,略有出入)



开幕式结束后

嘉宾和与会人员在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展览馆

参观书法研究生作品邀请展









参加学校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大东文化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

台湾艺术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鲁迅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台北艺术大学



广西艺术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张启元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硕士研究生 导师:徐海



陈嘉豪 《徐渭诗两首》

硕士研究生 导师:徐海



程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徐海



徐圣勋 《金刀玉杵联》

博士研究生 导师:王镛



戴裕洲 曹操《观沧海》

博士研究生 导师:王镛



娄光林 《白玉蟾诗》

硕士研究生 导师:沈浩

中国美术学院



郑力胜 《潮州韩文公庙碑》

硕士研究生 导师:沈浩、方波、戴家妙



王钦贤 《唐诗选录》

博士研究生 导师:韩天雍



贺维豪 《篆刻印屏》

博士研究生 导师:祝遂之



水歌 《杜甫诗三首》

硕士研究生 导师:沈浩

中国艺术研究院



胡裔涛 《褒谷胜迹漫赋》

博士研究生 导师:杨涛



陈锋 曹操《短歌行》

博士研究生 导师:杨涛



李浩溦 《文心雕龙》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杨涛



王银龙 朱熹《春日》

硕士研究生 导师:杨涛



张一帆 《墨子兼爱篇》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陈忠康

首都师范大学



张展忠 《苏轼诗选》

硕士研究生 导师:孙学峰



苗秀才 《孟子》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王亚辉



张彤 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硕士研究生 导师:孙学峰



王亮亮 自作词《西江月》

硕士研究生 导师:何学森



李慧连 《中庸》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解小青

四川美术学院



冯泽伟 皇甫冉《寄权器》

硕士研究生 导师:傅舟



李坤霖 范仲淹《岳阳楼记》

硕士研究生 导师:吴云斌



张耀升 李白《赠汪伦》

硕士研究生 导师:毛峰



张亚林 苏轼《散文三篇》

硕士研究生 导师:傅舟



闫芳芳 《删繁领异联》

硕士研究生 导师:黄越

广州美术学院



高佳慧 《风摇月照联》

硕士研究生 导师:祁小春



黄润锋 《汉柏商彝联》

硕士研究生 导师:祁小春



谭逢挺 杜甫《题安州浮云饲楼寄湖州张郎中》

硕士研究生 导师:祁小春



许程振 《晋书王羲之传》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祁小春、王忠勇



倪冰 《浪激天虚联》

硕士研究生 导师:吴慧平

湖北美术学院



宋召科 《宋召科喆言集》

硕士研究生 导师:叶军



马贤亭 《茶经》

硕士研究生 导师:叶军



杜潇 《金刚般若》

硕士研究生 导师:孟庆星



方鹏 《古诗四首》

硕士研究生 导师:孟庆星

西安美术学院



孙建亮 李白《关山月》

硕士研究生 导师:贺文龙



徐可飞 苏洵《管仲论》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贺文龙



张如纲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则》

硕士研究生 导师:贺文龙



晋江柳 窦冀《大唐西域记素叶水城》

硕士研究生 导师:常春



薛卫胜 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硕士研究生 导师:王卫民

广西艺术学院



权沛源 《李长吉诗》

硕士研究生 导师:郑军健



王鹤 陶宗仪《书史会要》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唐楷之



刘仪通 《王阳明传》

硕士研究生 导师:唐楷之



韦思 《韦思印信》

硕士研究生 导师:金玫廷



陈若靖 《欧阳修书论》

硕士研究生 导师:金玫廷

杭州师范大学



耿鑫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硕士研究生 导师:王中焰



田昭靖 《岳阳楼联句联》

硕士研究生 导师:徐文平



赵贺 杜甫《赠李白》

硕士研究生 导师:徐清



赵凝 康有为《广艺轴双楫》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徐文平



程天佑 苏轼《留侯论》

硕士研究生 导师:方爱龙

华东师范大学



高榕 《东坡题跋》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张索、顾琴、崔树强



张东升 沐煦堂《陕甘游记》

硕士研究生

导师:张索、顾琴、崔树强



黄贤志 《清容居士集》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张索、顾琴、崔树强



常智安 《诗追书仿联》

硕士研究生

导师:张索、顾琴、崔树强



董汉泽 《馥庵篆刻》

硕士研究生

导师:张索、顾琴、崔树强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苏永峰 李白《长相思》

硕士研究生 导师:朱圭铭



袁织道 辛弃疾《鹧鸪天》

硕士研究生 导师:谢光辉



吴晓旭 曹植《洛神赋》

硕士研究生 导师:蔡显良"



盛凯 《能断金刚般若波蜜多心经》

硕士研究生

导师:陈志平



盛凯 《能断金刚般若波蜜多心经》局部

西南大学



苏叶 《林散之诗》

博士研究生 导师:曹建



钟源达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硕士研究生 导师:曹建



豆新德 蒋骥《读画纪闻》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曹建



张会锋 《中牟县鲁公庙诗》

硕士研究生 导师:胡长春



汪成江 《天行地势联》

硕士研究生 导师:胡长春

南京师范大学



陈赟 《颂琴老砚联》

硕士研究生 导师:常汉平



文贻锋 苏轼《水调歌头》

硕士研究生 导师:常汉平



康佳宾 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硕士研究生 导师:常汉平



谢思嘉 孙过庭《书谱》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常汉平

江苏师范大学



庞嘉婧 《世说新语》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马亚



洪艺 黄山谷《书论二则》

硕士研究生 导师:马亚



冯梓月 《羲之书论》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马亚



邹家武 《颜氏家训·慕贤篇》

硕士研究生 导师:马亚



高宁 《古诗三首》

硕士研究生 导师:马亚



王馨若 《宋词六首》

硕士研究生 导师:马亚

台湾艺术大学



萧顺杰 孙过庭《书谱》摘句

博士研究生导师:林进忠



袁启陶 羊士谔《风楼诗》

博士研究生导师:林隆达



吴弘钧 阮籍《怀咏诗》

博士研究生导师:李宗仁



廖大华 曾巩《咏柳》

硕士研究生 导师:林进忠



王意淳 钱起《江行》

硕士研究生 导师:林进忠

大东文化大学



酒井杏子 《假名书法》

硕士研究生 导师:土桥靖子



三宅厚史郎 《江月照松风吹》

硕士研究生 导师:真神巍堂



小西北翔 《扬眉》

硕士研究生导师:高木圣雨



海老隆成 胡澍《风俗通义正史》

硕士研究生 导师:高木圣雨



大野爱 王安石《梅花》

硕士研究生 导师:牛窪梧十

南京艺术学院



刘薪航 《游记三篇》

硕士研究生 导师:金丹



李敏 晏几道《临江仙》

硕士研究生 导师:刘元堂



许崇 王维《终南别业》

硕士研究生 导师:徐利明



朱沈彧 项穆《书法雅言》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李彤



俞明明 孙鑛《书画跋跋》节录

硕士研究生 导师:李彤



顾文缘 《无处浮生联》

硕士研究生 导师:金丹



朱海波 苏轼《定风波》

硕士研究生 导师:金丹



田世刚 《边豆宰割联》

硕士研究生 导师:徐利明



周红权 《刻石行歌联》

硕士研究生 导师:李彤



高永康 范仲淹《岳阳楼记》

硕士研究生 导师:朱友舟

闳约深美

——第二届中国南京

国际书法研究生教育论坛

第一场

学术主持:沈浩(中国美术学院)

中山大学 庄谦之

《编纂学与著录史:

中古中国的杂体书文献》

论文摘要:

杂体书是流行于中古时期的古书体,虽被后世学书者所轻视,但它却在中古的书法文献中频频出现,很难无视。杂体书的兴起期在汉末,衰落期在唐末,它的流行衰落、地位升降在文献著述史中得到很好体现。从另一个角度,文献著述同时也反映了分类原则中古人对于书法、 文字的概念流变。 杂体书处于文字学和书法艺术之间,因而和书论文献一同列入小学类中。 但由于观念的变化,宋代以后的书法文献脱离文字学分类,列入杂艺之中,杂体书便在这种改变中消失于文字学和书法艺术的著述目录之上。

中央美术学院 陈泰锁

《北宋书法传承方式变革与笔法转变》

论文摘要

科举制度在北宋的全面普及实施,使北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人政权。贵族制度瓦解使晋唐名家亲授式的笔法传承基本断层;书写范本的质量也无法得到全面保证;高桌椅的普及并作用于书写又改变了原有的书写姿势,加剧了传统笔法的断裂危机。北宋书家必须对这些挑战做出回应,在客观与主观的张力契合中,用笔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集中于对悬腕、节奏、提按与执笔法的选择运用等方面,共同构成了北宋书法的笔法转变。

杭州师范大学 张可可

《唐〈高福墓志〉拓本真伪鉴考》

论文摘要

唐《高福墓志》的拓本流传众多,现对于其鉴别,也多是以方若《校碑随笔》中所记述的六点为准,且多以墓志中字的残损及石花特点来判断。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中,另增志石流转情况,对于真伪辨别无新的补充。笔者通过《高福墓志》早期拓本、民国拓本及清末与民国时期的摹本对比,又总结出十五点不同之处。并对原拓与摹本在书法上的不同,加以阐释,以求从不同角度来鉴别拓本真伪。

中国美术学院 浅野泰之

《浅析民国时期西方心理学

对中日书学界的影响》

论文摘要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日本从很早开始就向中国学习,隋唐至今有大量日本人来中国留学。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开始转向西方学习,并由此走上日本的近现代化道路。学术面而言,进入20世纪以后,中日学术界都同样受到西方心理学的影响。那么,民国时期中日书学界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呢?本文将围绕此话题展开论证。

第二场

学术主持:张索(华东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谭帅

《晚清官员书法鉴藏趣味的传播与互动

——以翁同龢及其友人为中心》

论文摘要

作为晚清官员书法鉴藏的典型,翁同龢以其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赏鉴眼力感召着他的朋友、同僚麕集在其周围,并逐渐形成了以翁同龢为中心的鉴藏圈。本文以《翁同龢日记》为切入点来展现当时鉴藏的情境,勾勒出翁同龢之于书法鉴藏中一个清晰的形象,并以此来观察晚清官员书法鉴藏趣味的传播与互动。

北京语言大学 程俊英

《日本江户时代的书法教育初论》

论文摘要

近代日本的教育是作为儒学的分支发展起来的,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是建立在传承儒家经典文化之上的。早期人们是在藩校(武士阶级的学校)和寺子屋(庶民阶级的学校)接受习字教育。近代以来,由于商业出版物盛行,更强调以读写为中心的实用性,反而弱化了文字书写美观性,贝原益轩的《和俗童子训》与江村北海的《授业篇》等书学著作所传递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主流的教育理念。近代日本书道教育涵盖实用性的习字教育和艺术性的书道教育两个部分,这为现代日本的书写书道教育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是旨在介绍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书道教育的概况况并试图分析其对现代日本书写书道教育产生的影响。

中国美术学院 温子安

《民国时期海外书法研究

——以南洋书画社为例》

论文摘要

17世纪到20世纪,伴随中国大量移民下南洋谋生,孕育了书法移植及生长的土壤。民国时期,在当地华人人口、经济实力、民族意识三者具备下,海外华侨于马来联邦成立了当地首个书画团体——南洋书画社。时代境迁,大部分珍贵文献已散佚难寻,可幸的是,该社出版物《书画缶音》正面记录了为数不多的历史讯息。本文旨在通过《书画缶音》及其相关资料,还原南洋书画社之面貌的同时,从中透见书法海外传播和发展的潜在规律,给予后世书法传播与发展(尤其对于共有历史资产的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书法研究)一点反思及借鉴。

暨南大学 吴倩

《骨丰肉润,入妙通灵

——魏晋书论中的“骨”说释义》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骨”概念及其搭配的廓清和梳理,说明“骨”之内涵如何演变成一种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进而借助文论对魏晋书论中的 “骨”说的范畴及释义进行大致分类整理。“骨”说作为魏晋书论中的核心范畴,与“力”、“体”、“势”、“意”、“神韵”等美学概念相互关系,由形而下进乎形而上,涉及书法的各个层面。兼论唐宋及以后书论中的“骨”说的继承与流变,一是与肥瘦的价值取向相关联,二是在技法上寻求其表现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 赵明

《日据时期台湾地区

碑派书风的审美转向》

论文摘要

纵观中国台湾地区书法,帖学长期占据书坛主流。至十九世纪前期,吕世宜寓台带入金石篆隶书风,形成碑学启蒙意识。本文根据《

台湾日日新报》等文献,对台湾地区碑派书风进行考察。日据时期(1895-1945),杨守敬东渡影响下的众多日本碑派书家涉台交流,如山本竟山、丹羽海鹤、久志本梅庄等以展览会、书学会、竞赛等活动与台湾书家互动,同时还伴随着碑版、字帖等日本碑学文献的传入。台湾书坛的审美风尚开始由古朴的篆隶朝着六朝碑版转变,且形成了陈丁奇、林耀西、萧锜忠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地碑派书家和书学团体。

第三场

学术主持:陈中浙(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师范大学 高旻、熊英凯

《书写敏捷:民国中小学书法

逐级规划的科学性及其

对当下书法基础教育的启示》

论文摘要

书法基础教育是关乎学生个人素养及民族文化承传的家国大计,而“书写敏捷”是书法基础教育中极为重要,却在现今被我们所忽视的一环。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基础教育政策与现今相关政策之比对,阐析了彼时针对“书写敏捷”所制定的教学要求与核定标准,探讨了民国中小学书法逐级规划的科学性及其对当下书法基础教育的启示。

扬州大学 黄辉

《一官坐失布衣高

——张灏和他的〈学山堂印谱〉》

论文摘要

《学山堂印谱》为我国古代三堂印谱之首,而此谱的辑录者为明代太仓人张灏,张灏在明代文人中不见经传,而经他辑录的《学山堂印谱》却在后世中广为流传,从传世的《承清馆印谱》、《学山堂印谱》收集的印章数量及各家序跋来看,对于张灏而言,显然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由于《学山堂印谱》中每方印章未注明作印者姓名,对后人考察篆印姓名者带来了困难,故又有不同印人作品实出一人之嫌。另外,由于《学山堂印谱》存世的版本较多,各印谱中载印数量又存在着诸多差异,甄别版本之优劣,亦不可忽视。通过对印谱各家序跋的研究,仍为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印章及张灏本人真实的情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材料。

苏州大学 刘超

《“崇古”共鸣:金与南宋书法审美合流

——兼谈元初书法“复古”思想渊源》

论文摘要

金与南宋书法起初都爱北宋的尚意书风影响并被长期笼罩,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各自发展形成了不同的书法审美风尚。随着蒙古贵族扩张势力的强大,金与南宋面临亡国处境,在金与南采文士群体中形成了具有“崇古”观念的文艺审美,他们在书法上主张师古跨越宋人学习魏晋,可谓南北共鸣产生合流之势。正是这种“崇古”共鸣的书法审美为后来元初书法的“复古”提供了思想的渊源。

广州美术学院 谢佩霖

《士族和琅琊王氏与

晋南朝书法网络的形成》

论文摘要

“六朝门阀制度下,最为人所重视者为“婚”与“宦”。 “宦”是士族得以高门不坠的权力保障;“婚"维护了门阀阶层的高贵血统,成为了与“宦”密不可分的必要搭配。通过婚姻与血缘的纽带,庞大的晋南朝统治阶层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士族间的聘纳姻亲有助于保持门第的繁荣不坠,这种合党连裙使士族间利益更加相关,交游更加频繁。这种现象背后所影响的不仅是个人书风的演嬗,还有整个晋南朝书法脉络传统的延续,期间更折射了魏晋和南北朝间各种传统与文化现实之间的交互关系。这其中既要关照政治行为的发生、统治模式的改变、社会精英的流动,还要考虑文化、思想的变迁,更要顾及社会心态本身以及传播的过程,而关联这所有的一个重要线索便是分析当时所谓的书法士族,而书法士族的核心便是琅琊王氏。

南京艺术学院 王延智

《早期书法发展史中的

工致化书写与简便化书写辨析》

论文摘要

本文立足于早期书法发展的历史现实,对文字的书写形式进行了一般意义上的抽绎,将文字书写划分为工致化书写与简便化书写两大类书写形式。在早期书法发展史中,作为正体示范意义的工致化书写则对作为草体致用意义的简便化书写起着一定的规范、约束作用,而简便化书写即以工致化书写为中心,同时又不可避免的有所游离,因而在遵循中有“破坏”,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种 “破坏” 乃至“解构”却恰恰构成了新的书体演变的重要动力和基础。此外,工致化书写致力于空间上的合目的性(端庄、典范),而简便化书写致力于时间上的合目的性(时效、致用),二者的错综生成了书法艺术丰富的生命形式。

第四场

学术主持:朱天曙(北京语言大学)

湖北美术学院 张烁烁

《学科构建中书法研究生教育

的求同与存异》

论文摘要

高等书法教育的学科建设中,以其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着在对西方学科的借鉴中既不能削足适履,也不能固步自封。本文试图从学理层面分析中西教育模式及培养目标在类同中的差异,论证建立中国特色高等书法教育体系的必然性。并从地域空间维度和时间序列向度对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化构建的求同存异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南京艺术学院 张飞

《祝允明与王羲之〈黄庭经〉》

论文摘要

有明一代,吴门巨擘祝允明书艺成就非凡,声名藉甚,有“明代书家之冠”的美誉。临古活动贯穿祝允明整个生涯,几乎每一个阶段都有临作存世,而在如此频繁的临摹活动中临写王羲之《黄庭经》就显得更为频仍。笔者针对这一特殊的迹象,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与爬梳,试图探赜祝允明频繁临摹王羲之《黄庭经》的原因,目前发现七个临本,进而对存世临作作一考论,比对各时期临本揭示其共性与差异。

台北艺术大学 邓君浩

《清代收藏家川沙沈树镛

金石题跋书迹初探》

论文摘要

川沙沈树镛(1832-1873)为清代最具影响力的收藏家之一。沈树镛收藏的金石善本碑帖不仅数量丰富,也极其精,且多为宋、明旧拓善本,在其上的沈树镛题跋更是不容忽视,为研究清中后期善本碑帖的重要史料。本文分为二部分作为开展,一为藉由地方志的梳理和与友人来往的尺牍了解沈树镛其人,以及善本碑帖的收藏。二为透过所藏善本碑帖上的题跋不仅可窥看出其书迹风貌,更进一步了解其寻访碑帖、收藏碑帖、校读碑帖的心得。最后从题跋书迹中延伸讨论影响其书迹风貌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甚至可得到善本碑帖递藏的记录和流传的讯息,这对珍贵且稀少的善本碑帖流传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南京艺术学院 陈艺双

《阮元分隶古法观探析》

论文摘要

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提出了书法有南派和北派之分,二者是相对应的概念,分别指“江左风流”和“中原古法”。就“中原古法”观而言,其内涵丰富,核心思想为“分隶古法”观。“分隶古法”观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分隶刻碑更具古法;其二、北朝碑刻中的汉隶遗韵;其三、隋、唐俗体字中的隶书笔意。总而言之,北碑具有“分隶古法”是阮元之所以推崇北碑的至要因素,亦是其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大的碑学意义。

台湾艺术大学 萧顺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

书法特质与书手试探》

论文摘要

由于近现代考古学热络,几十年来陆续不断发掘出土之楚系简帛文字,目前已知发表有三十余种,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以下简称清华简)《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滕》、《皇门》、《祭公》和《楚居》等九篇即是其中的一部份。清华简之书法字体工整秀丽典雅,其用笔中、侧锋皆有,亦涵摄有蝌蚪状的线性特质。在其它学术性方面已见诸多相关研究,而有关书法特质与传抄书手方面则寥若晨星。《清华简(壹)》载云: “《尹至》···与 《尹诰》竹简形制、尺寸全然相同,字体风格也出于一手。”贾连翔称:“···从书写上看有七种字迹。”而李松儒则说:“《尹至》、《尹诰》、《耆夜》、《金滕》、《祭公》等五篇为同一抄手所写,另外四篇为四个不同抄手所写。”究竟这九篇的传抄书手有五位、七位或更多位值得探究。本文试略论《清华简(壹)》的书法特质,并试以书法笔迹学和图像学原理,就传抄书手的个人书法独特性,探分析不同书手之书法特质与差异,以厘清有几种字迹。

第五场

学术主持:陈忠康(中国艺术研究院)

南京艺术学院 汤传盛

《“艺术立场”与价值判断

——“中国书法立场”与书法价值判断》

论文摘要

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生存体,传统文化的式微、审美文化的变异以及书法文化的转变使我们的书法创作与书法评价逐渐游离于中国传统书法立场之外,导致了对书法艺术边界的模糊,如何就中国书法自身的立场对当下书法艺术或其他艺术进行客观的价值判断,成为了现实问题。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 陈俋佐

《宋人所见汉、魏篆书的形式

——以洪适〈隶释〉〈隶续〉为例》

论文摘要

宋人洪适所著《隶释》、《隶续》先承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之风尽搜汉魏碑版,以楷定碑文,并绘图形考其制度,增录前代所无者三十余种,下开清代考证之学,对于金石学的影响不言可喻。所著为宋人集汉魏碑版大成,今取其着分析宋人可以得见汉魏碑版中篆书数据的样式。先就《隶释》、《隶续》所传版本分其差异,再取两着中石刻、器物款识分析篆书存在的型态,进而采其书体特色论之。

东南大学 戎恺凯

《什么是经典

什么是书法经典

——关于书法经典及其

形成条件的思考》

论文摘要

所谓的书法经典,就一般意义而言,是那些能够超越个体和时空并被接受者反复选择与阐释,既作为范式意义的取法对象,又作为我们了解书法史发展的重要依据的书法作品。而一件书法作品若要成为书法经典,首先,就其内在特质而言,其自身必须在具备艺术性的前提之下同时具有独创性与新颖性,这是成为书法经典的必要条件;其次,在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流传过程中,其必须能够被历史接受者反复不断地选择与阐释,这是成为书法经典的充分条件。

西南大学 刘洪健

《从董其昌“泯没棱痕”笔法观

反思高校书写实践中的非自然性

——以〈重庆市首届大学生

书法篆刻大赛作品集〉为例》

论文摘要

在董其昌书画理论中,为人所知的是“南北宗论”。其次是对历代书法的评论、鉴赏和自身习书的实践感悟,多为真知灼见,令人受益良多。本文旨在思考董氏笔法观中的“泯没棱痕”论,就其中体现的自然性加以粗浅的探讨。同时延伸概念,对当今高校书法专业中学生的书法实践,即书写自然性的缺失问题进行反思。并结合自己对书写传统及演变的认知、体验,拟定了几个针对性的对策,期望能对高校书法群体一一书法研究生书写自然性的缺失有所启示。

中国艺术研究院 李立山

《关于“图像生成”教学方法的思考

——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课程为例》

论文摘要

把高等书法教育的教学研究重心体现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个维度,这也是近四十年高等书法教育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从书法本体论上去研究,我们通过“图像生成”去介入实践教学;“图像生成”训练主要将其内在的字形样式与图像轮廓结合,并运用于书法教学实践。文章通过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学设置中的“图像生成”训练这一课程展开论述,希望能对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学有所补益,推进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教学实践。

书法报特制学生专用笔

爆款产品 持续热销

点击图片,立刻抢购

编辑丨欧阳媛 蒙言

设计丨金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