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网课重点笔记




2023-01-31 05:58:44
作者:gong2022
0
??1.1本章要点及学习方法

如何准确巴握一本书或者说一章的论述要点?从教材出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法:关键点法——即论述中黑体的部分应该引起特别注意;首尾呼应法即把每章开头的“本章重点”和结尾的“思考题”

联系起来;章节目法即联系每一章每一小节每一目的标题来把握作者论述的思路。以上三种方法避免了死记硬背,非常有效。

按照上述方法,实际上可以把本章内容归结为三个问题:

第一,政治经济学究竟研究什么?

第二,政治经济学研究是怎样来开展的?

第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就必须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组群:

物质资料生产、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工具;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唯物辩证法、抽象法、归纳演绎法、定性定量法、逻辑历史法;唐俗经济学、资产阶级经济学、小资产阶级经济学。

概念是认知网络的节点,只有准确里解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有可能编织出张相对完整的网。因此,在讲解中对概念的讲解是重点。把概念讲解和考点难点讲解交织起来,并结合教材来分析。

1.2本章纲目结构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

3.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认识与利用经济规律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7.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视频网课+pdf考点二:

1.3考点难点详解

第一节物质资料的生产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物质资料生产:指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劳动资料:指人们用来把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传导到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质资料。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道路、管、桶、瓶和度量衡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包括自然生成物和原材料两类。

生产资料:指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观条件。人的劳动: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观条件。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视频网课+pdf考点三:

2.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力是人们政造和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两个因素,即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注意,学术界对这一点是有争议的,还存在三要素说。

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性质。

核心概念联想: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生产方式的类型: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见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

第一节思考题分析

思考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思考题2——什么是社会生产方式?

分析工具——概念组:物质资料生产、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工具。

第二节社会生产力1.生产力的形成

2.科学我术是第一生产力

1.生产力的形成

生产工具:指所有用于加工劳动对象的工具,包括从落后的手工工具到现代自动化的各种机器设备。特别注意,联系劳动资料概念来里解。

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以一定的性质和方式结合之后,并巴生产工具运用起来,才能形成实际的生产能力。劳动者的智力和芳动技能及劳动工具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生产力也是不断发展的。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视频网课+pdf考点四: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联系生产力的要素来理解科学技术。

从科学技术的起源来理解这一命题。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生产关系

1.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3.生产和分配的关系4.生产和交换的关系

5.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1.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关系:指扶义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相互发生的关系。

分配关系:人们在生产出产品之后,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各分得一部分产品,这就在人们之间发生了分配关系。

交换关系: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往往不是他们所直接需要的产品,由此产生了交换关系。

消费关系:人们在取得消费品时所发生的关系。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来分析: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品的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从相互决定的角度来分析:生产决定消费,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消费的方式;消费从产品实观和生产动力两个方面制约着生产。

3.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的对象和方式。换句话说,就是生产什么才能分配什么;进步分配原则有按资分配、按要素分配、按芳分配、按需分配。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决定着生产。这里可以转化成西方经济学的术语来理解,即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决定了生产的效率。

4.生产和交换的关系

类是属于生产的交换,包含在生产过程之中,包括人们的劳动能力的交换、生产资料的交换。

另一类是产品的交换,是在生产出产品之后进行的,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的性质决定着这种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发展的程度。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视频网课+pdf考点五:

5.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它们本身就是生产;作为消费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

重要命题: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

重要命题: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四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两重含义:不同的生产方式之间的转换,生产关系


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在一定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关系是变化和发展的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的。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新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这正是解放或者束缚生产力这一口号的经济学内酒;第五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各种经济见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区分三种经济规律:整体性的规律——局部的规律—一个别的规律

建筑学类比:规律的层次性构成规律体系。

整体性规律: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比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

局部性规律: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比如价值规律。

个别性规律: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比如剩余价值规律。

如何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工具:认识论、必然性、能动性。

要点:经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可知论);经济规律具有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人面对规律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六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抽像法

3.归的和演绎法4.分析和综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