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交互设计考研经验分享 城乡方向第二!上岸学姐教你...




2023-01-06 02:37:43
作者:gong2022
0
今日给大家做考研经验分享的是2022年刚刚上岸中国美术学院文创中心交互设计城乡方向的陈明璐学姐。陈学姐是一位内向的学生,从会展专业到报考城乡,并交叉学习交互。碰到了很多困难和坎坷,但都能默默的努力,一点点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非常欣赏陈学姐同学在备考过程中能主动思考,不全盘照搬既定的思路,总是能将自己原本学习的专业内容很好的融入方案之中,创意性和差异化兼顾。也非常欣赏陈学姐的自信,平时班要求大家有很强的自律性,每次周末班下课后总能看到她一个人在教室默默的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上岸!

陈学姐从自身经验告诉2023年想要考城乡方向的同学,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自己准备的快题方案需要有小专业的偏向 (比如城乡综合营造在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上可以向社区、城乡、空间靠拢,在用交互设计进行方案呈现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界面端),但解题思路和设计逻辑就是很产品设计思维(考题中的“解构”“优化”“信息系统设计”)。

报考方向:中国美术学院-文创城乡方向-交互设计

初试成绩:专业一120 专业二130 英语73 政治66 总分389

参加的琢木课程:春季基础班+秋季考研平时班、冲刺班

我考研是从大三寒假开始的。但其实我觉得从4-5月份开始也够了,主要看个人英语政治的基础和专业课的能力。我英语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科目,大学考了两次六级都没过,所以我就开始的比较早,寒假边听单词课边用单词书背单词。大三下把单词书整个过了一遍,一天背一个单元,一周复习一下。

专业课方面 ,去年四月份在琢木报了春季基础班。琢木的上课非常系统,会给我们发个课程表及详细的课程安排,也会帮助指导我们积累相关的设计素材与创作训练。交互的话会按照APP的功能分类进行手绘练习和素材收集。因为之前并没有对马克笔有过非常系统的技法训练,基础班训练一下,我觉得对于最终考试的画面呈现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暑假期间,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办法回杭,我主要是在家复习文化课,每天学4-5个小时。英语方面,七月英语学习单词和语法。这个时候我发现背单词书效率不太高,而且很容易忘记,所以我还是选择了用APP背单词(不能找带图像记忆的单词软件,其他软件可以尝试适合自己的)。听语法课的同时阅读带着做。八月份主要做02-10年真题。阅读做的时候积累长难句,翻译就总结一些常用的转换语序的翻译方法和熟词僻义。因为我考英语二,02-10的大作文是图画作文,所以这个时候作文只是简单积累一些常用句式和词组,小作文可以先熟读一两篇。

我这个时候开始学政治,按照顺序听课。有的老师讲课慢,会用倍速,但听的时候对知识点要有印象,边听边背。这样后期会轻松一点。

九月份回到学校,这个阶段我觉得非常关键,基本能掌握知识大多数是在这个时候。我感觉九月十月的学习无论是效率还是时间都是我整个备考过程中最好的。我还是觉得在图书馆比较有学习氛围,所以这个时候基本上就一整天都在图书馆。

英语我觉得最需要花大量时间的板块是阅读和作文。 阅读做2010年之后的,每天一篇阅读,控制时间。作文我一般是早上起来背,背英文前先背中文。政治听完课了就做1000题,做之前先复习一遍之前上课划的重点。

因为没有上快题班,所以回来之后我上的是秋季平时班和考前冲刺班。平时班的老师有带着我补充一些快题知识,教我整个快题方案的形成思路。专业分占比比较大,不得不重视,所以当时我的时间安排是,周一到周五上午和下午都在学文化,晚上画专业考题,周六周日上课,全天画专业。

到考试之前,需要自己模拟两到三次英语考试,把发现的问题针对性的再加强。11月开始,英语基本所有的阅读题都已经做完一遍了。我感觉英语阅读的正确率非常重要,为了保持手感,我找了几个之前第一遍错的比较多的阅读,重新用电子文档再做了一遍,把不会的、常见的单词,还有长难句,又复习了一遍,并且抄在笔记本上背了一下。到最后基本上在四篇阅读短文的错误率能控制在3到6个。作文的话就背诵自己的模板(自己模板也要整理全面,各个题材都有涉及)。

但这个时候主要的学习时间还是给政治。选择题考点和大题的背诵,还有一些时政的总结。各个机构老师后期都会押大题。其实不要贪多,你选择信任哪个老师,你就背它的押题,每个老师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大致的知识点是一样的。最后我背的是考研郝明的,因为他总结的比较少。

专业课自己准备了4套方案,考试之前这4套方案都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背默完成,自己练习的时候就模拟考场时间。如果在画面或方案上有改动的话要及时和老师沟通。

当时初试学的是交互设计,画的界面。前期准备方案的时候,其实根据老师的引导,自己就能形成自己解题设计的模板。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大的主题下,聚焦某一个问题的解决,针对用户的痛点、提出机会点、然后再呈现完整方案。比较需要斟酌的文字就是在设计背景里对于题目的解析,以及最后设计说明部分。还有就是尽量用图形语言来表达思维逻辑、思考过程以及数据的可视化。

对于方案的准备,其实也是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不断的去修改、补充再和老师讨论。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准备方案的节奏,尽量在考试之前能够多画熟练,多模拟几次考试。考场上对题目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解题方法,但是自己准备的方案也需要熟练和不断优化。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自己准备的快题方案需要有小专业的偏向 (比如城乡综合营造在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上可以向社区、城乡、空间靠拢,在用交互设计进行方案呈现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界面端),但解题思路和设计逻辑就是很产品设计思维(考题中的“解构”“优化”“信息系统设计”)。我觉得考试还是要认真读题。在画方案的最开始我在试卷纸上把考题的要求分成几点,最后画完,答题卷上最后要能够找到对应的点。这次无论是初试的题目还是复试题目,都有点反套路,我能做的就是把它题目所要求到的它的产品特性、解决的问题抓住,并能在自己的方案中找到类似相通的地方,在形成设计的过程中强化。

● 政治: 我就是跟着考研的网课走的,先听一遍书本,然后开始做1000题,然后再做肖八(网课机构也有5套卷,比肖八简单),再做肖四。做肖八的时候,同时开始背考前押题和最后整理的知识点。肖八的选择题是有一些难度的,所以那个时候如果做出来正确率不高,其实不用太着急,不会的弄懂就行,尤其是在1000题做过之后。等肖四出来了再做肖四其实就简单很多,因为发现都是肖八做过的题目。我的政治背诵方法:内心有一个思维导图框架,可以相互之间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平时自己看到一个知识点,可以尝试着随时随时随地去回忆拓展一下别的背诵点,这样我感觉记得牢。还


有就是到最后一个月,可能各个政治老师会出很多时政相关的选择题,有的可能很偏都不在考纲内,有的重要时政(选择题最后几题)可能是必考,这些偏时政的选择题其实还是要以理解为主,硬记很耽误背大题的时间。马原: 我开始的比较早, 因为受时政影响比较小,而且每年就那么多选择题,在前期听课的时候理解相关概念比较重要。近代史和毛中特有一定程度的重合,这里我觉得 考研老师讲的毛中特比较好 ,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概念,他会解释比较清晰。

● 英语:主要学习还是集中在暑假和9月10月份这段时间。阅读九月份开始做的时候就可以把控时间了,尽量控制在15到20分钟之内做一篇阅读。阅读我跟的是田静老师,我觉得考研讲的也很好,特别是他的方法论,但是对于艺术生来说,他讲课速度可能有点快。背作文,我用的是王江涛的作文范文。小作文可以多背几篇,因为小作文的类型相对比较多,自己总结感谢信、邀请信、道歉信告示等几大类,能够随机应变的套上去。我当初背了七篇小作文和三篇大作文。大作文长度比较长,也相对难背一点,背熟练的就两篇,应对动态表格和静态表格两种不同的第一段写法模板。然后再补充一些别的大作文主题的句子,就不用背整篇了。然后我还在考试的前一个月稍微注意了一下自己的英语字迹,尽量能写得更规整一点,看上去可识别性高一点写的尽量分开一点,不会字母之间粘在一起。

● 作息:我其实也没有每天起得很早学得很晚。因为一直住在寝室,所以我主要学习场所是在图书馆,9月10月的早上能八点半起来,后来正常起床时间是九点,晚上睡觉时间12点半。中午如果困了,可以在图书馆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如果前一天晚上睡眠不充足,第二天效率其实相对会降低。一天开始一定要制作学习目标,每个月我还要还要再调整一下学习的内容,然后根据上个月你的每天能学进去多少内容进行调整,还有就是整个学习进度的把控。这里我是用的番茄钟(番茄ToDo),加了一起考研网友的自习室,来保证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八个小时左右,如果晚上画专业课,可能会时间长一点。我自控能力相对比较差,所以在意识到可能会耽误学习的时候,一些娱乐类app该卸载就卸载。

● 心态:考研其实有的时候不会像高考一样很有学习的氛围,其实大多数情况还是你自己在学,所以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要找到适当的发泄的方式:和同学父母聊聊天等,不要把自己逼迫在一个非常困顿的状态。本来学习就是劳逸结合的,整个考研阶段要经历一整年,不可能一直在学习。哪怕完成的东西少一点,但是只要按照计划来执行就可以了,能保证到最后的时候把所有事情安排妥当就很好了。还有就是考研阶段我身体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有的时候健康问题也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尽量让自己保持平和。临近考试的时候,同学之间互相比较进度和正确率之类的也不要被情绪影响,按自己节奏来,相信自己之前做的准备。

● 学习进度:特别是到最后一两个月,在文化课方面,网上会出现非常非常多的复习资料押题卷,很多复习资料都感觉很关键,但其实押题卷做两个三个老师的就够了。当时我就是因为做过一遍1000题,但是我觉得自己掌握的不太好,又去做考研的1000题,结果有点耽误了进度,还好及时跟当时网上的老师沟通,才把进度调整过来。因为某一个环节掌握不太好去钻牛角尖而耽误整体进度,其实是一个不太明智的选择。

● 复试:从我的备考经历来说,作品集除了自我介绍外,分成三个大主题。不一定要放很多东西,4、5个设计过程相对完整的方案就够了。也不一定都要重新做,针对之后考的方向,之前作业有符合的做的还不错的,丰富一下前期的思考过程都可以用。快题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再准备一套。联系导师可以不着急,在复试名单出来前后就可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