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人,这份报告不是让你背的!你得这么看




2022-11-10 20:00:26
作者:gong2022
0
??一场重要的大会,忙坏了考研政治老师。

不久,你们就能背上新鲜的、热乎的腿4米6肖8。政治能考多少分,全看各位发挥了——因为重点实在太太太多了!

同一份报告,政治与新传专业课的使用方法却完全不同。前者将其视作重要纲领,要从中理逻辑、摘重点、反复背诵,而后者与之直接相关的内容较少,需要 从字里行间找重点,勾连更广阔的知识线索。

也就是说,对于专业课备考来说,报告完全不需要你劳神费力地去大段记忆。是的,在专业课答题卷上写出“_____为什么能,________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______行,是____________行”等政治语料能让你胜人一筹。

但我们可以理出一个知识清单。清单上的知识点,正是新闻传播领域与中国当下现实生活关联最为密切的几大命题。它们已经,并将继续,在各大高校的专业课真题中出现。

这是新闻传播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一次大检阅。

?? 以下列出十大关键词及考点解读、语料积累,部分考点小小班此前推送已经有过详细解读,建议乘坐传送门详细阅读并做专题复习。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落实在新闻传播领域,便是 “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以下相关论述可以广泛地运用于马新观、思想舆论等题目的作答中。

语料积累

?? 必要性

面对传播媒介和生态的剧烈变革, “全媒体”和“媒体融合”是官方话语中最常见的两种表述,必须系统整理相关表述,并形成自己的答题框架。这里提供一个全媒体建设相关的“策略类”答题框架。

语料积累

?? 以内容建设为根本

无论传播的载体和技术如何变化,受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没有变,“内容为王”的根本准则没有变。有价值的内容始终是支撑新闻报道的核心,好新闻永远是媒体贏得受众的根本所在。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内容建设, 坚持思想性、突出新闻性、确保真实性、增强可读性,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要在传播思想、传播事实、传播观点上下功夫,注重题材素材的高度、新闻内容的厚度,为受众提供更多权威专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让正能量成为时代强音。

??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

当前,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强力驱动媒介形态变革、传媒业态重构。技术创新全面介入媒体的用户分析、内容生产、产品分发等环节,不断增强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服务能力,成为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传统媒体机构要树立先进技术引领的理念,顺应互联网传播 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积极运用新技术,发展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打造平台、创新产品、服务用户、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以新技术新应用驱动媒体转型升级,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 以创新管理为保障

体制机制创新是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形成融合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基础。

一是重塑组织架构。围绕融合发展目标进行组织架构重组和生产流程 再造,改变过去以部门为主的条块化组织架构,按不同业务流分工,打造适应融合发展的新闻生产方式。

二是优化运作机制。不断优化策划、采集、编辑、审核、发稿的流程和机制,统筹内部采编资源,实现一次采写、N 次加工、多平台分发,打造适应互联网内容生产规律的新采编流程。

三是创新运营模式。搭建统一的数据运营平台,进行用户数据的全面抓取和分析整理,精准把握受众的兴趣偏好、意见诉求及心态变化,实现分众化、个性化、差异化内容推送。

近年来,伴随着短视频、直播、饭圈等领域的乱象和国家的“重拳出击”,网络生态/网络治理成为业界和学界的热门话题,该概念被写进报告,也标志着 对互联网空间的治理将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继续推进,相关领域的问题和政策要点都需要掌握。

语料积累

这里推荐两篇文章,一篇是第一篇是年度综述系列,摘编自《要素治理与关系协调:2021 年网络内容治理报告》,对技术造假、隐私保护等最新的网络生态问题及治理政策进行了归纳总结;

另一篇是对去年发布、今年开始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重点提炼和深入解读,这也将是今年的重点考点案例之一。

?? 传送门:

① 深度伪造、平台数据主义...网络内容治理治什么?怎么治?

② 网信办重磅发布!这哪是管理规定,简直就是「算法推荐」十宗罪

作为网络治理中的一部分,之所以要将隐私保护单独拎出来没别的意思,就是 它太重要了。从疫情防控中对个人数据的广泛收集,到各大平台应用与隐私保护政策之间的角力,再到《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闭算法推荐等


政策条例的出台, 政治与公权力、资本与商业力量、个体与公民权利,三者共同书写着数据时代的权力神话。

推荐阅读

①「一键关闭算法」功能上线,你和个性化推荐说再见了吗?

②数据隐私今年必考!最新案例与答题语料,马住!

③困在互联网里,你我“衣不蔽体”

老生常谈的重点专题,同样务必有自己的框架和案例补充。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再多关注一下 “中国式现代化”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概念的对外宣介,这是中国话语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前沿实践。

以下同样给到一套“策略类”的答题语料参考,摘编自《中国编辑》今年第7期的一篇文章《中国国际传播实践的话语困境与路径创新——基于文化语境的思考》。相关框架有很多,可以综合判断,选一个自己能记得住的即可。

语料积累

领导人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形成同我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 坚持倾听优先,大力开展数字公共外交

应当坚持倾听优先的原则,通过具体事件的数据收集和关联分析,了解国际公众采取何种跨文化解码方式认识中国、对中国有哪些疑惑和不解、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如何等。针对国际社会的反馈,我国应当通过数字公共外交积极主动回应,在融合叙事的过程中,展现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

一方面,要加强 国家品牌建设,通过短视频、互动游戏,乃至中国民族企业的海外活动报道,引起国际受众对中国话语和中国力量的注意,积极针对国际热点事件发声,加强与海内外受众的互动,构建积极活跃的数字社群。

另一方面,要加强 个体品牌建设,将话语权融入网红博主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以此积累情感资本。同时,可以通过视频博客(Vlog)和图片博客(Plog)等形式,将中国文化和中国理念“还原”至低语境文化,在叙事视角的转换中提升低语境国家民众对中国社会的亲近感和认可度。

?? 善用复调传播,增强媒体议程设置能力

中国故事的讲述不能照本宣科、千篇一律述,要着眼于中国社会丰富实践展开的生动叙述和形象描述。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要 突破对话语主体、话语框架的限定,在具体的文化语境和社会情境中感受“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共通之处,从而在复调传播中不断生成新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共鸣。

?? 注重文化落差,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从霍尔对高低语境文化的论述出发,文化对外传播需要 注意文化落差的存在,及时调整语态和行动,才能推动高语境的中国文化有效传播到低语境的西方国家,使中国的国际传播兼具“功能”与“人文关怀”。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实践,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成为创新国际传播的重要方略。

?? 重视理论研究,统筹中国实践与中国理念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指导我国对外传播实践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成为极具中国本土色彩的学术概念。但是,无论作为治理手段还是作为话语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仍面临被曲解和误读的困境。我们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在正本溯源的基础上,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形成兼具中国特色与全球视野的知识话语体系。

“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提出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再上一个台阶。在新传领域,格外关注两个方面,一是 中华文化“走出去”,即与上一个关键词国际传播相勾连,如前两年较火的李子柒、国产剧在海外的流行等等;二是在文化传媒产业中,一些 围绕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的优秀内容产品,如近年来比较火的一些文化综艺节目,如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央视的《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栏目,都是值得专门梳理、并有可能作为考题材料的案例。

语料积累

① 国人看仙侠剧,怎么比我还上头?

② 《洛神水赋》出圈,古诗词文化的舞台呈现终于不再是诗朗诵了

社会治理看似与新闻传播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在媒介化时代,什么又能逃过这张大网呢?早在三年前,人大真题中就曾 从传播的视角对社会治理进行过考察:“公共传播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随着政务新媒体、数字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创新推进, 「媒介化治理」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推荐阅读

①必备专题「媒介化治理」,最新权威论文干货摘编打包带走

看到“乡村振兴X新传”的绝妙CP,你最先想到什么,是快手耍技卖艺的老铁,还是抖音直播间声泪俱下的果农,亦或一个个走到镜头前向网友推荐本地产品的村支书、县委书记? 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得直播、短视频等凝聚起的注意力市场急剧下沉,让“城里人”看到了更多真实、质朴的乡土景观,也给“村里人”带去了致富新思路。

推荐阅读

① 从“全网最假主播”到“Teacher Liu”:乡村短视频或成今年大热考点!

“积极老龄化”战略正式写入报告,老年人口的数字生活将持续受到关注。在过去两年里,包括《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等在内的多本新传权威期刊,都就数字时代老年群体的相关问题开设过专栏进行学术讨论。 “银发群体”有关的健康传播、数字融入、媒介素养等都成为聚光灯下的热点话题。

推荐阅读

① 拒绝跨过「数字鸿沟」的人们:这些前沿议题值得关注

当你答题时想不到其他点而又想要凑数时, 「人才建设」总会适时地浮现在脑海,写论文、写推送也一样。对于新闻传播的人才培养,重点仍然是马新观中的相关表述,尤其是 “走转改”“四力”等系统性的阐述。

语料积累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对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为新闻工作者提高站位、夯实基础、开创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关于脚力】脚力,就是新闻工作者的 行动力、采访力,即迈开双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增强脚力,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生动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内在要求,是新闻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关于眼力】眼力,就是新闻工作者的 观察力、发现力,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基本功。增强眼力,要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要学会比较辨别的思维,要培养大局观念。新闻来自于实际,来自于生活。穆青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新闻工作者要练就“火眼金睛”,在万千气象和纷繁的世事中,辨识真伪,发现新闻,捕捉活鱼。

【关于脑力】脑力,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判断力、鉴别力,是新闻工作者思想水平、 政治水平、理论水平的集中体现。身到、眼见是采写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真实性的保障,但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启发性和感染力、影响力主要源于“脑力”。

【关于笔力】笔力,就是新闻工作者的 表现力、呈现力,即以一定文字符号和图片音像呈现新闻的能力。笔力体现着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理想情怀、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和专业功底。笔力首先表现在善于“用事实来描述事实”, 准确反映事实,饱含“信息量”;其次 语言镜头要鲜活生动,使受众临其境、共其情、同其理,富有“感染力”;最后,话语方式和表现形态要 契合传播场景和受众需要,具有“贴近性”。

结语

作为一个纲领性文件,会议报告不是也不可能是某一具体领域的全面指导方案,在语料的可用性上不如很多重要的讲话和论述。其重要性在于用尽可能凝练的篇幅谋划了中国未来道路的方方面面,因而 一字一句都对应着一个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命题,也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新传知识清单。

你还能找到与新传有关的考点?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2023择校指南: 人大 丨清华 丨 北师大 丨 社科大 丨民大 丨 暨大 丨 山大 丨更多院校丨 TOP院校点穴手册

2022经验帖:人大总分第一 丨人大学硕第一 丨 人大专硕第一 丨 民大第一 丨暨大第四 丨北师大专硕 丨 北师大学硕 丨 更多高分经验贴

IN核小词:NFT 丨 耳朵经济 | 情绪传播

热点速递:1-2月 丨 3月 丨 4月 丨5月 丨 6-7月 丨8月

论文速递: 6月 丨 7月 丨媒介化治理

新传史窗:新记大公报 丨 普利策 丨战争与广播 丨拉扎斯菲尔德 丨 七夕特辑 丨 功能主义 丨 芝加哥学派

资源合辑:考点梳理 丨带读复盘 丨必读公号 丨慕课盘点 | 人大学硕第一名讲座 丨 人大专硕第一名讲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