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灿烂!武大202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惊艳了




2022-11-02 09:46:58
作者:gong2022
0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动力与机械学院的定明月。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要热烈祝贺同学们来到具有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武汉大学。从今天开始,你们都将在武大开启学术科研道路上至关重要的研究生阶段,武汉大学"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的精神,将会影响大家至深致远。

各位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大家的求学经历和人生期待各有差异。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学习,我有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志存高远,执着理想。

武汉大学章程规定,武汉大学"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引领学术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这就意味着,作为武大的研究生,大家的未来要厚植家国情怀,瞄准学术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决心解决"卡脖子"问题,勇立时代潮头,矢志引领未来社会发展。

武汉大学有许多名师,他们心怀家国,追求真理,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学术前进的方向。朱英国院士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粮食安全事业,年近古稀仍然坚守在农田、坚守在实验室,做到了把实验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宗福邦资深教授甘守清苦半世纪,献身国家古籍整理研究,带领团队历时35个春秋完成2600万字的《故训汇纂》、《古音汇纂》等开辟性学术巨纂,留下传世"大书"。还有我所熟知的学术泰斗李德仁院士、学术大牛徐红星院士、周翔院士等,都是以解决国家问题为己任,坚持追求学术理想,让学术生命永葆青春,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第二,转变身份,主动作为。

研究生阶段不是"大五"、"大六",本科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研究生阶段则是做好研究。

2003年我从武汉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攻读研究生学位。刚开始,由于身份没有转变过来感到非常不适应。其一,导师在给我们安排科研课题后,不会天天盯着我们,一段时间才会过问我们的科研进展。在面对新的科研问题时无所适从。其二,自由度非常高,自主支配的时间也非常多,稍不注意就会松懈下来虚度光阴。在迷茫一段时间后,我主动采取措施改变了这种状况。积极向课题组师兄、师姐们请教仪器操作、数据分析、科研如何开展等问题,主动向导师汇报科研进展,了解本领域前沿现状,明确研究思路。通过积极转变身份,主动作为,很快就度过了这段痛苦的彷徨时期。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要尽快转变身份,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是要与导师一起及时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这是开启研究生生涯的重要基础。

第三,学科交叉,夯实基础。

为什么要学科交叉?从我个人经历来讲,学科交叉有助于我们学术视野的拓宽。

我在研究生期间有幸参与了导师李永旺老师的国家重大工程科研,切身体会了学科交叉融合对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李老师从德国回国后主要从事分子动力学的计算工作,他将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结合起来,了解物质在原子尺度下的能量运行状态。后又与材料学科交叉,在纳米尺度上筛选和优化催化剂微观结构,筛选出具有优良性能的工业催化剂,进而拓展到反应工程学科,最终成功建成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4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工程。各学科的交叉融合,让李老师真正做到了从原子尺度到百万吨级的微观与宏观协同。

学科交叉融合,是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通过多种学科,特别是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创新性的解决问题。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是学科增长点的重要来源,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自身的学术视野,积极参与学科交叉融合,启迪科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四,纯粹学术,勇攀高峰。

科研就是要解决真问题。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的国家,石油70%以上依赖进口。煤经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是有效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但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CO2排放已困扰了学术界近百年。

2016年,我从中科院回到武汉大学继续开展合成气转化的相关研究,立志解决CO2排放问题。在我们团队30余名师生的探索下,发现"疏水策略"可有效解决CO2排放问题。沿着该思路,我带着学生日以继夜的做实验,两年间,经过百余次实验,终于在2020年成功研制出疏水界面复合催化剂,实现了合成气转化过程中的CO2高效抑制,将反应产物中CO2比例从40%降低到13%。该成果最终以武汉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我受邀《Science》期刊发表了"疏水策略"的亮点评论文章,进一步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同学们,科研就是要敢想,敢于解决最前沿的问题,只要迎难而上,锲而不舍,一定会有非凡的收获!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崇高要求。也是我们每个人要牢记的前进方向。

同学们,终日思矣,不如须臾所学;跂而望矣,不如登高博见。青出于蓝终会胜于蓝!希望大家在武汉大学度过美好充实的时光,待到星河灿烂圆梦之时,不忘珞珈山下拳拳之心,更要强国路上一生奋斗!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传承学脉,耕耘学术

在武汉大学副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宋保亮教授的带领下

全场研究生庄严宣誓

一道道目光闪烁着坚毅与向往

在珞珈山下的日子里

今日之誓言将始终相伴

▲宋保亮院士带领宣誓

"我们于最美的年华

相聚在最美的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20级在校博士研究生蓝际荣

满怀深情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故事

他在武大的关怀与温暖中成长

毅然投身科研报国的洪流

实学实干,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而勇毅前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

大家晚上好!我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蓝际荣,我是一名来自畲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与关怀下,我成为我所在的畲族区域第一个考取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借此机会,我想真诚地向一直以来给予我帮助、关心的领导、老师们表达衷心的感谢。

今天,很荣幸能够作为在校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研究生,向各位新同学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两年前在我进入武汉大学的开学典礼上,窦校长寄语我们:要勇当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当时的我心潮澎湃,下定决心在珞珈山攀登知识高峰、奉献青春力量。

今天,你们来到百年学府武汉大学攻读研究生,站在了比很多人更高的起点上奔跑。如何把握机会,跑得更快、更高、更远,如何珍惜韶华,成为一名有能力、有担当、有情怀的珞珈青年,我有三点心里话想跟大家分享。

第一,练就过硬本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精进学业。

天道酬勤,金石为开,读研期间,我在导师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期刊文章16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5项。

很多人问我科研的窍门,我想我的窍门就是三组关键词:第一组是"热爱+勤奋",科研没有捷径,"热爱+勤奋"是每一位研究者攀登科研高峰的必备条件,读研以来,我坚持每天看五篇最新文献,以快速全面地掌握领域前沿。第二组是"合作+借力",做科研要切忌单打独斗,须知"合作+借力"是科研的强大助力。我们要与导师、团队保持经常地深入地沟通,学会用好平台和工具。近年来,学校建立了尖端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世界级冷冻电镜等实验室充分共享,拥有两千多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各种交叉学科学术论坛,都是助力我们科研的翅膀。第三组是"坚持+换挡",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科研之路永远不会一帆风顺,一个成果的背后往往是成百上千次的失败和磨砺,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切忌"钻牛角尖",出门打打球、爬一爬珞珈山,换一种思路重拾兴趣和动力,也许会让我们"柳暗花明"。

第二、坚持学以致用,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投入研究。

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攀登知识高峰的前方是为了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我的专业是环境工程,为了助力突破电解锰行业发展瓶颈,读研7年间,我走出实验室,入户环保部门和企业调研取样100余次,脚踩黄泥、身陷污泥是家常便饭。

最终,在导师侯浩波教授和团队支持下,开发了制备固体废物基绿色环境功能材料的技术,实现了"固体废弃物"转化为高经济价值产品的路径,该成果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作为研究生,"学以致用"就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确定方向,然后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手段,在各自领域中坚持到底。

第三,树立远大理想,以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勇担重任。

百年来,武汉大学始终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而这其中从来都不乏青年的身影。大家都知道,今年上半年,首个中国"学生造"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团队成员和我们一样,都是武大最普通的同学,在踏进珞珈山之时就做了"最武大"的选择——将个人奋斗汇入


国家发展的洪流中,最后铸就了我国首颗学生自研的微纳卫星"启明星一号"畅游太空,打破了长期以来科研遥感数据依赖国外的困境。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越来越成为共识,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在这样的历史洪流中,作为新时代研究生,我们应以扎实的本领、创新的勇气、无畏的担当积极投身科研报国的伟大事业中。

学弟学妹们,还有1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喜迎二十大,青春心向党!习近平总书记曾号召我们广大青年学子要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今天,我们于最美的年华相聚在最美的大学,期待未来,我们一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青春之心、青春之行建功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徐一凡同学

作为2022级新生代表发言

从未名湖畔来到珞珈山下

她对校训中的"弘毅"二字

有着独特的见解

"赓续精神气魄

传承学术脉络

接棒奋进征程"

是她铿锵有力的宣言与号召

幸见群雄汇珞珈,年少勤学思报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徐一凡,很荣幸站在这里发言,首先,我谨代表2022级全体研究生,对支持、帮助我们的亲友、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

从未名湖畔到珞珈山下读书,何其幸运能先后感受北京大学与武汉大学两所学校的旖旎风光,在美景中聆听学界泰斗的谆谆教诲。初入武大,我对这里最初的印象是:学风浓厚,以人为本。

武汉大学近130年的校史孕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精神,此刻,她也将成为我们这一批武大新力量的人生准则。今天,我想要结合校训中的"弘毅"一词作分享,作为身负民族复兴使命的青年,作为国之重器的武大研究生,我们能从"弘毅"一词中解读出哪些内涵呢?

首先,弘毅之士,以家国为己任。

我们都是经历高考,进入大学,在大学的系统训练后,于丹桂飘香的九月相聚珞珈山。但大家知道


吗?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就来自武大,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查全性。

45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组织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他一番慷慨陈词,促成了高考恢复。彼时的查全性,已经是著名的电化学家,本职工作是研究和教学,但家国情怀使得他不能安居学科的一隅,对教育危机的感觉、感受、感慨,激励他不得不发出那一番"慷慨陈词",终使几十万青年从此改变命运。

青年的命运总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血脉相连。我们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更加广阔。作为一名研究生,科研报国就是我们的家国己任,科学研究就是我们的初心使命,一次次实验,一条条数据是我们寸步不让的战场,愿你我在勇攀学术高峰时,永葆宽广的家国胸怀。

其次,弘毅之士,以奋斗为根基。

奋斗的动力来源于信仰的坚定,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作为一生追求的陶德麟校长,在武汉大学度过了六十几载治学求真的人生,数十年如一日地向学海更深处探索。

青年时期,他协助李达校长撰写论著,25岁便走上讲台;中年时期,他历经坎坷但初心不改,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中解放思想;步入晚年,他笔耕不辍,耄耋之年依然发表文章,提携后生。

实干成就未来,奋斗创造历史。作为一名研究生,每个披星戴月,投入科研的日子,最后都将化为我们翱翔的"翅膀"。武大深厚的学术底蕴,将鞭策我们戒骄戒躁,甘守案牍;武大丰硕的学术成果,将激励我们勇毅奋斗,矢志不渝;武大雄厚的师资力量,将助力我们一往无前,成就卓越。

最后,我认为弘毅之士,应以担当为使命。

我对武大的印象最早源于疫情期间的那些有理想、有担当的逆行之人。这里有抗疫路上的科研"尖兵",全心投入病毒学研究的蓝柯教授,在疫情早期快速锁定病原,成为国内最早鉴定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团队之一。这里有全国"最美大学生"赵东,在疫情期间无畏逆行,勇战抗疫一线120天,累计成功救治130余人。

经历疫情大考的武大人,更显弘毅担当,我深感荣幸有那么多优秀的同行之人,优秀的博士生们组成的博士生宣讲团,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青年心;投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博士生基层服务团、矢志粮食安全的水稻"梦之队"、探秘南极的南极科考团队、探索太空的启明星团队……他们用实践给我们打样。什么是担当?从他们身上,我得到了答案,家国天下的胸怀是担当,奋斗实干的科研是担当,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永远向前一步,这就是武大青年的担当,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新的生活即将开启,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愿与诸位共同赓续武大的精神气魄,传承武大的学术脉络,接棒武大的奋进征程。最后,我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号召作结,愿我们能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愿吾辈研究生用实际行动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校长窦贤康院士

以"知重负重 唯实唯先"为题

激励研究生新生勇担重任

敢于探索,追求科学真谛

锐意创新,展现武大学风

"求得真学问、学得真本领"

将个人所学献予时代

以己之力,积蓄国家发展之力

▲点击图片,查看窦校长讲话全文

雷鸣般的掌声过后

全场研究生起立

唱响武汉大学校歌

东湖之滨,珞珈山下

这是我们新的起点

也是美好启航的地方

热血澎湃,新生有话说

新闻与传播学院 曹楚浛

作为一个老武大人,再次回到校园让我心潮澎湃。希望自己能在学习和科研中保持纯粹的兴趣、坚定的热情和求知欲,秉持认真踏实的态度,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阅读、多思考、多运动,做对社会有意义的研究。正如窦校长所言,我们不做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而要为了成为"有机知识分子"而努力。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杜建福

开学典礼上,窦校长勉励我们要在开拓创新中探索学术未知,在学术路上勤学实干。非常幸运能够继续在珞珈山求学,在未来的学术生活中,将会牢记校长的嘱托,恪守科研诚信,严守学术规范,潜心研究,科研报国!

水利水电学院 邱嘉琦

2022年是我在武汉大学的第五年,作为武大的"钉子户",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记录着我求学路上的道道痕迹,构筑着我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现在,作为2022级的硕士新生,希望自己尽情享受研究生的学习时光,为学校、为社会、为祖国不懈奋斗!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李俊强

新生典礼上见识到了蓝际荣学长的博学多才,收获了定明月老师关于研究学习的建议,感受到窦校长对于学生生活的关切。我对之后的大学生活更加有自信,希望能在学术之路上不断追求卓越,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公共卫生学院 曾祥超

在珞珈山生活了五年,这次开学典礼还是让自己感触颇多。"山水一程,三生有幸",窦校长声情并茂的演讲帮助我对科研沉下了心,让我对这所美丽的学校更有了归属。"德业并进,求是拓新",相信珞珈山水能伴我行科研之路,而我也会在这里留下青春绚丽的一笔。

珞珈山下好读书

青春奋斗正当时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全新的旅程即将开启

韶华正宜,青春正好

看,他们已然在路上!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