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0名研究生,7346名本科生,请佩戴青岛大学校徽!




2022-10-21 06:45:08
作者:gong2022
0
??新生入学教育上,校党委书记胡金焱进行了题为“学术梦、家国情、报国志”的思政第一课。他首先代表学校祝贺同学们考入青岛大学,并结合自身带研究生的体会,对新生提出了四点要求,胡金焱指出:

一要有梦想与追求,要深刻认识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自身作为当代青年人的使命。国家现在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要实施创新驱动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走创新国家发展之路,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必将在其中承担重要使命。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小变大,从弱到强,庞大的研究生教育群体托起支撑了国家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要时刻将民族国家的尊严放在首位,要有家国情,有报国志,“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需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二要实现学习目标和学业转型。关于学习目标,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本科阶段要打牢学习基础,硕士研究生阶段要在学习基础上学会做研究,博士生阶段应该在研究的基础上再学习。关于学业转型,首先要实现从“学专业的人”到“专业中的人”的转型;第二要实现从学知识、长见识、有想法、有办法到最后有成果的转型;第三要在学术上实现从“通俗唱法”到“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转型;第四要实现从写文章到做论文的转型。

三要培养扎实的专业基本功。首先要有扎夯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从而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做研究;其次要有宽阔的视野,培养问题意识以及提炼问题的能力;然后要有娴熟的研究方法;第四要有数据挖掘能力;第五要有文献研读能力;第六要有规范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第七要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实施人才培养基础工程中,我校建立了“一二三四五”协同育人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为两翼,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营造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有温馨的育人环境,将成人

、成才、成器、成事、成功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要培养研究能力与学术精神。讨论班是研究生学习、互助的场所,也是导师指导学生的重要平台。要主动与导师沟通,在努力成为导师研究助手的同时还要学会做学术研究,要“小题大做”、“热题冷做。他提出研究生学习要有六要素:一是建立研究兴趣,二是选择研究方向,三是确定研究选题,四是掌握研究方法,五是产出研究成果,六是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

在开学典礼上,校长夏东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各位同学能来到青岛大学继续深造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他指出,青岛大学与青岛城市相伴而生,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用三句话概括了青大特点:第一学科齐全,拥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博士点,6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学位硕士点,在省属高校中学科门类及领域最为齐全;第二规模较大,现有在校生4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31000人,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研究生规模是省属高校最大的;第三发展较快,学校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把城市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无论综合排名还是核心办学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和山东省属高校中,都位居前列。

他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序列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水平代表着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选择攻读研究生也必然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他对研究生同学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是拼搏创新,奋楫争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科研过程中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苦功夫,尽快适应新身份,进入新角色,做出新成果。二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向优秀的人学习和看齐,积极主动参与学术交流,关注学术前沿,成为优秀的“知识创新者”。三是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希望同学们把国家和民族的期望牢记心中,把个体的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伟大的时代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新生入学教育上,工程院院士张泽英在线上做了题为“提升综合能力,做优秀的青年人才”的报告。他指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人生价值的观念和取向,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实现理想、抱负、成才与成功的最基本前提。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他希望,同学们广泛阅读与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有关的国内外书籍和杂志,既要学习别人的思想、方法,又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要用思想读书,用心灵读书,不仅要读出书里,更重要的是读出书外。作为研究生,要时刻洞察国内外学科前沿和动向,要学会分析、思考,在实践中找到症结。

研究生导师代表王建勋教授发言,他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盼,希望他们志存高远,踏实勤奋;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转换身份,做好规划;修身立德,乐观向上。

在校生代表2021级硕士研究生叶小菲分享了学习经历中的感悟和体会,希望学弟学妹们有一颗热忱的心,勇敢迎接挑战。

2022级硕士研究生于晓珂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她表示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将迈着更加坚定的步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于晓珂的带领下全体研究生新生一起宣读了研究生誓词。

今年我校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94人,硕士研究生3690人。青岛大学202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暨新生入学教育圆满结束。

本科生开学典礼

9月18日

青岛大学202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

在青岛大学体育馆举行

五星红旗高悬空中

我们的意志也昂扬向上

在灿烂的阳光下

努力奔跑吧,新青大人!

▽滑动查看校长讲话全文

恰是百年风华正茂,争当民族复兴栋梁

校长 夏东伟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远在云端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校园的不同会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隆重举行202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7346名本科生成为新青大人。我代表学校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向精心培育你们成长的父母、老师和亲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敬意!

潜心求学,勇毅前行。高中三年,你们直面疫情,用顽强的意志力克服云端课堂的考验,青大的录取通知书印证着你们的拼搏与汗水。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守护大家的安全,今年的开学进行了几次调整,军训也按下了暂停键,但请相信,该有的仪式感青大都会给你。目前,还有600多位新生在家乡翘首以盼,我们正满怀着热情,等待你们的到来!

知其所来,明其将往。青岛大学与青岛城市相伴而生,办学起源于1909年成立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一代代青大人“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宏才,应国家之需要”,爱国诗人闻一多、著名作家沈从文、梁实秋等,一大批名师巨匠曾在这里潜心问道、哺育桃李;共和国元帅罗荣桓、“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著名诗人臧克家等,众多仁人志士曾在这里探知求学、励志图强。改革开放以来,从这里走出了40余万优秀毕业生,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以城市名字命名的综合大学,青岛大学始终把服务青岛作为学校的重要使命担当。每年为社会输送的万余名毕业生中,近 60% 留在青岛就业创业,2/3 以上的青岛上市公司 CEO/CFO、一半以上的青岛中小幼学校校长(园长)、一半以上的青岛各大医院科室主任都是你们的学长。

可以用三句话来简要介绍我们的大学。一是学科齐全。青岛大学由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拥有教育部设置的14个学科门类中的12个。学校拥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博士点,6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学位硕士点,79个本科专业,是一所综合大学,在山东省属高校中学科门类及领域最为齐全。二是规模较大。在校全日制学生4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0000余人,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700人。我们的研究生规模是山东省省属高校最大的。专任教师有2600余人,2/3以上的老师拥有博士学位,1/3以上的老师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教师中有国家级人才80余人,山东省泰山学者100余人;三是发展较快。学校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打青岛牌,唱国际歌”,把青岛城市优势转化为全球引才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大课堂,学校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位列全国40位,整体学术影响力位居全球729位;在今年7月公布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中,我校17个学科上榜,上榜学科数量位居全球399位,国内高校50位;学校入围软科(ARWU)、USNews、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和QS亚洲大学世界大学排行榜,连续4年位列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500强。无论综合排名还是核心办学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和山东省属高校中,都位居前列。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在此,我要叮嘱大家几句话。

与家国同呼吸,在爱国奉献中增长智慧才干。国之强在人,人之成在学。今天恰逢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你们生于华夏、长于和平,当勿忘国耻、奋发向上。“爱国”二字不只刻在心间,更要把心动化为行动,从当下学习开始,像刚才孙振老师讲的,学以成人,以学为先。大学的学习有更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但这不意味着可以“躺平”,你们的师长做出了榜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董蒨教授,从事小儿肝胆专业近40年,完成了数千例肝胆手术,挽救了上千名儿童的生命。为了更加精准的进行临床手术设计、定位病灶,他与海信集团经过多年联合攻关,让二维CT变三维立体数字肝脏,让可视化精准治疗成为现实,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外科智能显示系统,已在全国180余家医院推广并应用于临床,将论文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纺织服装学院的房宽峻教授,恪守科技报国信念,紧盯世界前沿,历经20余年攻坚克难,研发了数字喷墨印花技术和相关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应用于纺织行业多家龙头企业,并建成全球唯一复合高速印花生产线,相关成果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房宽峻教授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称号。家国情怀和担当,不在贡献大小,而重在践于行动,他们用创新、用勤学践行着“祖国需要之际,吾辈当竭尽全力”的铿锵誓言。同学们,你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心无旁骛,潜心求学,日积月累,不断积蓄改变世界的力量!

与时代共命运,在拼搏担当中锤炼意志品质。唯拼搏者强,唯志坚者胜。同学们,与伟大时代同向同行、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生共进,你们是被寄予厚望的“强国一代”、“兴国一代”。无数青大人正以拼搏的姿态与时代共舞,外语学院法语系王墨老师自2019年6月被外交部选调援非尼日尔,物资匮乏、历经磨难,战胜两次新冠肺炎、多次疟疾,这是时代之楷模;音乐学院蔡乐同学2019年参加西部计划,现服务于新疆喀什,曾获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一百”先进典型等国家、省、市级荣誉40余项,个人累计志愿服务9000余时,担任志愿服务领队26次,带动约5000余人次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中,这是你们的榜样。每个拼搏的青大人都是强国一代的缩影,合奏了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强音。同学们,你们拥有改变与创造的力量,拥有把空白时间变成充实历史的力量。希望你们用拼搏实现超越自我的淬炼,拼出闪亮的高光时刻;用坚强意志成就青春梦想,拼出最美的人生状态。

与青大心连心,在开拓奋斗中书写精彩人生。一番鸿鹄志,奋斗最青春。迎新那天,看到同学们青春的模样,让我们喜悦不已,但更多是在思考,学校怎么能够给你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养?一直以来,我们持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基础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美美与共的文化氛围助托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国科学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葛均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玉忠都是你们的学长,物理科学学院95级校友潘秀红,本硕均在我校就读,他作为研究骨干全程参与“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研发工作,主持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任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博文同学,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这是厚积薄发地飞跃;学习没有捷径,勤奋自律是关键,今年本科毕业生中38.4%的同学毕业即读研,有28间学霸宿舍历经千帆、全员考研上岸,向你们发出“学在青大”的英雄帖。青大校园,这里“有仁者兴学,有智者安邦”,一代代青大人孜孜求学,薪火相传,实现着“龙飞云天的夙望”。同学们,“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希望你们将“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铭记于心、见之于行,筑牢知识根基,以奋进的姿态、奋斗的毅力锻造出属于你们这一代青大学子的独特印记、灿烂辉煌!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同学们,青春韶华,蕴藏着无限的可能;行胜于言,用最美年华来攀登知识的高峰,学校将和你们携手同行!衷心祝愿同学们学有所成,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华章!

谢谢大家。

各学院院长亲手为新生佩戴校徽

白底红字的校徽如同一枚枚勋章

嘉奖勇往直前的少年

生命科学学院新生代表李怡薇发言

她以年轻的容颜、蓬勃的朝气

展现了青年一代的思想觉悟和使命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孙振发言

亲切的问候,谆谆的教诲

告诫新生们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耕耘出一片沃土

△胡金焱书记与青岛九中校长孙睿(校友)共同为青岛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揭牌,互赠纪念品

△青岛九中校长孙睿(校友)致辞

青岛九中校长孙睿(校友)致辞,胡金焱书记与孙睿校长共同为青岛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揭牌,互赠纪念品。别离母校20余年,这份情谊仍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正值9·18纪念日

在开学典礼上

对新生普及爱国主义教育

显得珍贵而有意义

愿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宣誓词

字字铿锵,振奋人心

是责任,是义务

在党的指引下

我们以颤抖之身追赶

以敬畏之心挑战

泰山升旭日,黄海映霞光

在仁者兴学、智者安邦的山海气象中

我们必将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学校相关部门、各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全体新生辅导员、优秀校友代表、全体2022级本科新生通过线下参与和线上观看直播的方式参加典礼。

再次祝贺各位踏入青大之门的学子

愿你们秉持

“明德 博学 守正 出奇”的校训精神

乘风破浪,开启更精彩的人生!

END

▼往期精彩回顾▼

△王墨:在尼日尔留下青大教师的坚实足迹

△以权威发布 | 青岛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青大人,请为优秀校友泮思林投票!

青岛大学

—QU_1909—

部分文字来源 / 青大学工

图片 / 陶宇鹭 江穗 李莹霞

张亦凝 徐逸凡 林少聪

封面 / 徐逸凡

编辑 / 于璇 王俊力

审校 / 赵心书 王晶 仲翔宇 郑雨欣

责编 / 魏喆吉 王沛然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