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2022-08-04 06:05:48
作者:gong2022
0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说明:精选以张康之《公共行政学》为考研参考教材的名校考研真题,部分真题给出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728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81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42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1行政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1行政学考研真题

2012年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1行政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1行政学考研真题

2010年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1行政学考研真题

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620行政学考研真题

2010年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行政学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说明:我们对张康之《公共行政学》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行政人员及其责任

第三章公共行政的组织

第四章公共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

第五章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

第六章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

第七章公共行政的过程

第八章公共行政的保障

第九章公共行政的效率

第十章行政生态与行政发展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说明:章节题库是由圣才名师精选名校考研真题,总结教材的重要知识点,参考名校的老师授课讲义、期中期末考试试题精心编写而成的。严格按照张康之《公共行政学》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为10章。每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书中的考点及重难点,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行政人员及其责任

第三章公共行政的组织

第四章公共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

第五章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

第六章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

第七章公共行政的过程

第八章公共行政的保障

第九章公共行政的效率

第十章行政生态与行政发展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张康之《公共行政学》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本题库精选了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名校近年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部分真题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或相关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通过该部分,考生可以熟知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度。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参考大量行政管理学相关资料对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的所有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严格按照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0章,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热点,同时精选了大量现实案例并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仿真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难度和风格,精心编写了2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纸质书,方便对照复习。

电子书产品界面及功能

1.电子书产品(电子书、题库、视频、录屏、全套等),非实物,一旦购买无法退换。

2.购买后可在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种平台同步使用。

以下图片为电子书产品界面及功能展示,非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

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试读(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728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728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

一、简答题

1公共性的价值。

2.政府失灵的原因。

3.政治控制的方式。

4.公共伦理的结构和功能。

5.罗森布鲁姆的传统公共管理途径、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的价值内容。

6.罗德森的公共政策网络分类标准?

7.公共制度选择理论的内容。

二、论述题

8结合分工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分析科层制低效率的原因。

9.结合我国实践,分析公共管理在我国应用的适应性,特殊性。

10.如何从人口红利走向制度红利。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728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师范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728

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

一、简答题

1公共性的价值。

答:(1)公共性

公共性是指公共部门为彰显公益,实践公共目的,并积极负责的一种特性;这项特性不仅使行政的学科、专业与实务具备了“正当性”,更成为评判公共部门是否具有效能的唯一标准。公共性的实质含义应是“公共利益”,公共部门的所作所为就是将公共意志与公共价值作为行为基础,为公共利益服务。当代公共行政的价值强调“公共性”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以改善人类社会生活条件为目标,因此公共行政学术的研究,不要仅满足于理论的发展,还必须提出实务上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

(2)公共性的价值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最终价值观,公共管理公共性的价值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公共管理价值观、主体、手段和目标都具有公共性意义和内涵;

②主张政府以及其他公共部门恪守公共精神,遵守职业道德,保障公共利益的完整性和公共管理的高效率;

③秉持民主政治理念,强调公众参与、社会公平以及为民造福;

④注重社会公正、平等、自由、民主、正义和责任等一系列价值体系;

⑤推崇公共讨论和公共对话,形成公共利益共识,确保公共领域的建构及民主价值的实现;

⑥期许有序和谐的管理过程,并被视为实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均衡的一种手段。

总之,强调公共管理公共性的价值,有助于防止因过多关注公共管理的管理性,强调工具取向与技术理性,而导致的官僚制异化、政府失灵、权力寻租等现象,进而引发公共部门的合法性危机。

2政府失灵的原因。

答:“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是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政府失灵也称为非市场缺陷,它是主张实行更为彻底的市场经济的基本根据。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①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②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出的。而这些利益集团,特别是还可能拥有部政党政治权势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院外有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市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①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和失误”成为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也就不能高效率的工作。其次是在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因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服务是特定的,无法直接评估政府各部门内部的行为效率,也不能评价各部门间的运行效率,更难以设计出促使各部门展开竞争、提高效率的机制。

②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及时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的多度提供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为了确保正常而顺畅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有些政府干预形式,比如政府办法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皮纹、特许经营证等,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地制造出一种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必然会导致寻租行为。

3政治控制的方式。

答:为了保证公共管理的公正性、代表性、回应性、责任性与合法性等宪政价值,避免公共权力的滥用从而侵犯人民主权,必须对公共管理施与必要的政治控制。这是现代代议制度的基本要求。在当代对公共管理的政治控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般立法控制

主要是指立法部门的成员、议员的幕僚人员,以及其他具有立法职能的机构对公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控制。这种控制是提升公共管理人员回应性与责任性的强力手段。

(2)预算控制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财政约束通常被认为是制衡公共管理机关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3)职位轮换

公共管理的政治性非常注重对公共管理人员在机关内部不同岗位之间,或者在政府内外之间进行轮换的必要性。这是预防公共管理人员在同一机构或职务中任职过久可能形成的对公共利益的误解。

(4)公民参与

要求公共管理应为公众提供参与公共管理的途径。它认为,公民参与有助于强化公共管理者理解公民并回应公民需要的能力,公民参与被视为公民完全融合于公共治理之中的一个途径。

(5)公开化

公共管理人员及时向公众及其代表(如议员)公开政府组织中对公共利益的违反或对民众行为的误导是适当的和合乎公务伦理的要求的。公共管理人员被期待用其声音来对抗那些被视为不合法、不道德的行政事务,基于此,引咎辞职与“检举揭发”行为被视为是合适且具有高度道德的行为。

(6)阳光措施

即认为促进政府行政公开,让公众获得更多的政府行政资料是确保行政责任实现与维系行政伦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7)利益冲突

指对公共管理人员与所任职务间的利益冲突应力求限制与回避;也认为公私部门间的“旋转门”虽不至于完全封闭,但应仔细把关,因为这可能会使行政组织对其所面对的经济利益群体更具回应力。之所以对利益冲突进行严格规范,其用意与其说是减低组织内层级节制的权威,不如说是借以消除利用职位获取私人利益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