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考研:五邑大学轨道交通学院 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2022-07-24 04:05:05
作者:gong2022
0

五邑大学轨道交通学院

2020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中国金名片—中国高铁领跑世界!

五邑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建成师资队伍优良、教学条件先进、校企协同密切、办学特色鲜明的轨道交通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本科高校。

轨道交通考研

五邑大学所在地广东省江门市位于珠三角,是我国著名侨乡和知名的海滨城市,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江门自古人才辈出,是梁启超、陈白沙、陈垣、冯如等杰出英才的故乡,江门市出生或祖籍在江门五邑地区的两院院士共32人。

学校1985年建校,1990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成为研究生推免高校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轨道交通考研,是广东省内同类院校中工科专业比例最高、招生人数最多、硕士授权覆盖所有理工科专业、拥有工科硕士点最早和最多的学校。

一、学科简介

坚持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主动对接国家、广东省和江门市轨道交通发展技术需求,以“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为研究特色,以城际动车组、城市轨道列车及其运行环境为研究对象,重点培养轨道列车智能运维关键技术与装备、轨道交通环境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装备、轨道交通智慧运营关键技术等领域高层次人才。

拥有服务轨道交通行业的省级重点学科群。“轨道交通装备及技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是广东省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省级重点学科,是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交叉领域。

拥有“轨道交通综合实验中心”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轨道交通安全测控技术”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江门)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其中轨道交通综合实验中心是目前全省该类专业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功能最全的实验实训大平台。科研教学大型仪器设备价值超过2000万元。

轨道交通考研

拥有专任教师35人、具有博士学位31人、硕士生导师24人。拥有兼职教师58人,涵盖轨道交通设计、建设、制造、运营、维护和科研的代表单位。

2018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先进轨道交通专项”、广东省高校创强项目、校企合作等项目30余项。

轨道交通考研

轨道交通考研

■■■■■

与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广东南奥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和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校外实践基地。

成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备案高校,成为“中国轨道交通安全网理事会”“广东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为广东省铁道学会会员单位。

毕业生有望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系统、中国中车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就业。

二、校内主要导师简介

(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 肖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主要从事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可靠性工程与智能维护技术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轨道交通考研,参与省部级及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曾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指导硕士研究生8人。(注:今年暂不招生)

2. 王文宪,博士,硕士生导师,五邑大学高层次人才,2016年获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主要围绕铁路旅客运输组织、铁路运输数据挖掘、智能优化算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已在Ekoloji、Discrete &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中南大学学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等期刊发表SCI/EI论文6篇。

3. 苏焕银,博士,硕士生导师,2016年获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旅客出行行为分析及出行需求分析预测、动态客流分配算法研究、高速铁路列车运营组织优化等。主研和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7项公路和铁路方面的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8篇轨道交通考研,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目前主持在研的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100万元。

轨道交通考研

(二)机械工程

1. 王前选,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轨道交通装备及技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负责人,江门市高层次人才,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课题“交通强国战略研究”、国家铁路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组成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江门市质量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与环境、智能检测与运维技术、智慧运营关键技术研究,作为骨干参与我国高速列车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相关科学研究、主要干线高速铁路的联调联试和科学实验,拥有丰富的现场实验组织和实验研究经验。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专项项目、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广东(江门)轨道交通研究中心、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等1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校企合作重大重点项目3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获科技成果鉴定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乌鲁木齐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2. 林群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列车智能化装配、移动机器人。研究生阶段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大学,从事高温超导磁悬浮研究;博士后期间,在法国洛林大学开展超导磁体相关工作。目前正在主持列车智能化装配项目,采用机器人进行大型、笨重的列车零部件的装配任务,大幅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开展具有自主运动能力的叉车、扫地车、装配机器人的研制工作。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广东省产学研项目、校级博士创新基金等。发表论文46篇(第一作者8篇),申请专利15项,参与发表英文著作1部。曾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 博士创新基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法国MT-22国际会议资助奖学金和任海报分区副主席。近三年主持江门市及惠州市市级项目、企业横向课题等,项目总经费超过160万元。

3. 黄尊地,副教授,江门市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空气动力学及铁路装备开发等,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专项项目、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教改项目2项,获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拟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1项。

4.倪平涛,博士,高级工程师,江门市二级高层次人才,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在该公司工作期间,研制的整车滚动综合性能试验台实车试验速度达到605km/h,各次试验表明:该试验台具备较大的试验速度余量;2012年10至2018年5月在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工作,技术上主持了转向架组装生产线的建设,并获2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该组装线受到业内同行的高度赞扬。2018年7月至今,又获2项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并正申请4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4项正在申请PCT。从2002年至今,一直在从事轮轨接触和机车车辆动力学理论与仿真研究。承担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概论和车辆工程导论;车辆系统动力学

5. 刘吉华,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轮轨摩擦学、轨道车辆设备自动化研究。在读博期间主要从事轮轨磨耗和损伤机理研究,参与京沪、哈大高铁线路车轮磨耗测试研究,协助完成马鞍山钢铁、太原重工等企业关于高速车轮的国产化工作,在实验室完成了不同轮轨材料的硬度匹配机理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公共路权运行环境下非轮轨接触导向运输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珠三角城际快速铁路轮轨材料损伤机理及防损对策研究》和《动车组开闭罩智能化装配系统》等多项纵向、横向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10多篇。

6. 何成刚,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轮轨界面黏着行为与调控技术、轮轨材料损伤行为及表面处理技术研究。主持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1项、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五邑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主研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项,参与校企合作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SCI 9篇、EI 8篇),申请专利6项(其中授权专利4项、实质审查2项)

7. 李永健,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列车关键零部件的智能化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机械信号分析与处理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致力于列车轴箱轴承等旋转机械的的健康状态特征提取技术研究,结合智能化的模式识别方法实现轴承的损伤识别。在此期间,多次去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车辆段以及成都动车所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及轴承试验,参与了多条线路上高速列车运行状态安全服役测试。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铁联合基金2项,中车集团横向项目1项。在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SCI、EI检索6篇。

8. 李志伟,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空气动力学,主要包括列车明线空气动力特性,列车/环境(大风、隧道、桥梁、路堤等)耦合空气动力特性,列车风,客室及风道等内流场仿真及优化等关键问题。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SCI检索论文6篇,EI检索论文8篇,CSCD检索论文3篇,学术会议论文2篇;参与授权发明专利5项,外观专利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企合作项目共计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项目2项、铁道部重大科技开发项目6项等;获得铁道科技特等奖(20/40)、茅以升铁路专项奖(学生奖)等奖励。

9.李鹏,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机器视觉,强度分析

科研简介:本科就读于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就读于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以及硕士期间主要研究车体结构强度,熟悉强度分析流程及相关建模计算软件的用法;博士期间主攻方向机器视觉,熟悉机器视觉检测算法、检测相机的运动控制算法、相关性分析及图像处理等;入职五邑大学以来,根据学院发展方向以及自身的研究经验,主要确定两个研究方向:机器视觉、强度分析

科研业绩:发表机器视觉相关方面论文近10篇,在校期间主持参与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有限公司、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有关机器视觉检测方面的项目:铁路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铁路建筑限界高速在线检测系统;标准动车组动态偏移量实验研究;超限特种货物列车检测架模拟运输安全性监测;大宗超限特种货物列车运输安全稳定性监测等。入职以来申请了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关机器视觉方面的开放课题,并申报了先进轨道交通专项导向运输系统行人识别检测、交通联控等课题。

10. 徐志彪,博士,硕士生导师,五邑大学高层次人才,2018年6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2019-2020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目前主要围绕轨道车辆关键性零部件安全服役行为、金属材料摩擦磨损、列车智能运维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江门市科技局等项目各一项。已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Wear、Proceedings of the iMeche, Part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ribology、摩擦学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SCI/EI论文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 5篇)。

11.黄莎,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铁路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列车空气动力学轨道交通考研,主要针对列车高速或超高速运行时所带来的气动阻力噪声剧增、隧道耦合气动效应激化、横风稳定性恶化等空气动力学问题开展研究,聚焦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空气动力学问题以及国际前沿湍流流场主动/被动(仿生)控制技术,旨在解决制约列车进一步提速的关键空气动力学问题,促进列车高效、安全、节能、环保发展。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篇,EI检索论文3篇,CSCD检索论文1篇,学术会议论文6篇;参与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企合作项目共计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技开发重大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项目2项等;获得茅以升铁路专项奖,铁道科技特等奖(26/40)等多项专业奖励。

三、招生专业目录

(一)专业目录

轨道交通考研

轨道交通考研

(二)学院研究生培养情况

轨道交通考研

图一:研究生导师英国伯明翰大学铁路教育与研究中心访学

轨道交通考研

图二:研究生导师在华南理工大学访学

轨道交通考研

图三:研究生在与中车合作项目调试验收现场

轨道交通考研

图四:研究生和本科生科研小组共同研讨

轨道交通考研

轨道交通考研

图五:导师与研究生进行研讨

轨道交通考研

图六:研究生在做实验

轨道交通考研

图七:国外学生访学

轨道交通考研

图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

四、收费标准及优惠政策

(一)全日制学生学费,每生每年8000元,全日制教育硕士学制两年,其它所有学位点学制三年。

(二)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全日制并且录取的同学一次性奖励8000元(以推免资格被我校录取的学生一次性奖励10000元)。

(三)全日制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覆盖面100%。

(四)全日制学生每年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0元,以国家下达指标为准。

(五)全日制一年级学生享受国家学业奖学金,每生每年4000-6000元,以推免资格被我校录取的学生每年10000元,覆盖面100%。

(六)研究生导师每年向每名全日制学生提供不低于1000元的生活补贴。

(七)学校提供助研、助教、助管岗位,按学校核定工作量发放相关津贴。

(八)全日制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九)学校与政府和企业建立了多个研究生教育示范基地(工作站),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每月可享受1000-4000元的生活津贴。

(十)企业、社会团体、港澳台同胞和华侨等在校设有奖助学金。

(十一)学校免费为全日制学生提供4人的带空调标间住宿。

(十二)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公派留学生的资助标准送国外合作单位学习:

1.以推免资格被我校录取的学生或一年级学生考核优秀(学业成绩和科研表现);

2.导师或者团队与境外合作单位有实质性合作项目。

五、报读我院优势

(一)是广东省内唯一轨道交通优势重点学科,也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

(二)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深圳地铁、东莞地铁、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广州城市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广东省内著名轨道交通企业以及中南大学、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国内重点高校和知名轨道交通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轨道交通考研

欢迎有志投身轨道交通行业的同学,报考轨道交通专业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轨道交通考研

编辑|酥·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