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技巧:kaysen学长:2个半月拿下考研数学140分(总分407分)的经验分享***




2022-06-27 12:06:36
作者:gong2022
0

考研难么?对于12月考完专业课在考场上按计算器估了406分(实际407分)的我来说:好像没想象中那么难嘛。

考研数学技巧

本科4年lol重度发烧友Kaysen,两个半月的考研成果,在吉大南岭校区引起了一阵轰动

然而把时间拉回10月初,要问刚刚辞职备考的我,考研难么?我当然会说:难!难在吉大本校的竞争对手数学真题都刷完了一轮,而我对考研仍全然没概念;难在心心念念的数学复习全书,翻开第一页就做了个怀疑人生;难在英语上第一套真题,就有近乎一半儿单词不认识的茫然;难在记性不好还要直面考研政治的遭遇战;难在专业课400多页的工科大部头翻开即劝退。太难了,真的。

记得辞职当天,下决心备考的那通电话,我声带颤抖地打给我的保内室友,问他考研小白的灵魂三问:考回吉大难么?我得总分和各科考到多少?两个多月时间够么?室友兄弟鼓励说:难个毛线,330过线就行,数学90,英语政治各60,专业课考个120就行,干就完了。他说的越简单,我越慌。

考研数学技巧

数学90,英语政治各60,专业课120就能上,这个说法真让人头晕目眩啊!

直到初试成绩出来那天,总分407分,室友兄弟说,其实那天你问我考回吉大难么,说实话我觉得你时间就两个月,过线都难。没想到你做到了,还能考这么高,兄弟我服你。

我用了两个半月,走完了从考研好难,到考研也不过如此,从自我怀疑到自我超越的历程。很像尼采的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和婴儿。

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听从于命运或别人的安排。狮子,主动出击,由“你应该”到“我要”,主动争取自身的生命权利。婴儿,活在当下,享受自己争取来的一切。

考研数学技巧

在考研迷茫期,大多都会经历做骆驼的阶段,命运被“你应该”主宰,“你应该”怎么复习,应该看哪些视频,刷哪些练习题,准备10个月甚至1年以上才有机会上岸等等。这个阶段的备考表现就是服从,服从大多数人的备考方式,比如数学复习就应该按照视频、全书、刷题的流程来准备至少半年以上。9月“就应该”上真题,否则就晚了等等。服从大多数人遵守的观念,如果不是天赋異稟,最终大概率会落入到大多数人的结局考研数学技巧,分数尴尬而落榜。

考研数学技巧

大多数人的结局,努力的过程都很动人,但最后的结果却不是童话的圆满,提分效率,从来不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

知乎上的幸存者偏差往往会告诉你,大多数人中极少数人依靠传统流程上岸了,准备个一年,你也可以。这个时候你就要思考了,上岸攻略,是真有的异于常人的方法优势,还是仅仅只是按传统方法来,挤过了独木桥而已?如果只是后者,那更多的人是掉下了悬崖的啊。

考研度过迷茫期,依靠的是独立思考,并有能力辨别经验贴是效率怪还是努力怪。考研从不缺努力怪,而最后受伤最深的恰恰也是最为努力的人。在努力型选手靠大量刷书,大量做题来突破困境的时候,效率选手早已用了更加轻巧的方法一骑绝尘。考研选拔的从来都是两类人,一类是学科能力强的人,一类是方法異稟的人。而努力型选手,夹杂在期间,构成了拒绝域内的神话与风景。像梦想天国一样吸引着光脚徒步前行的朝圣者。

从努力,到效率的转变,才是考研从骆驼到狮子的转换。方法论提供的效率就是狮子的武器,效率越高,实力越强,统摄的操场也越大,方圆领地才越难有敌手同台竞争,才能保障考研这一片草原上的折桂荣耀。最终,当草原之王的气场形成,虽然考场还没上,但已然具备大成之境界,活在当下,自如自在,仅把考研两天当做结局已注定,走过场的历史场景而已。

对于我而言,10月初刚开始备考的那天,是骆驼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翻看知乎经验贴,某某二本上岸清北浙交,嗯,厉害,一看时间,不是一年就是半载,划走下一个,还是如此。没有适合我的短线备考策略,心里也慌过,但短暂慌乱后,立马理清思路,没有条件怎么办?创造条件!

于是,备考第二天,整整用了一天时间,去创造短线上岸的方法论,对比分析我之优势与他人之劣势。最后得出,我的优势在于产出高效备考方法论的能力,劣势在于基础和进度,而别人正好相反,竞争对手们优势在于远超于我的基础和进度,劣势恰恰就是我最擅长的方法论。而取我之长,攻其不备,就是扩大优势,平复劣势,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

考研数学我用了下面的方式去处理,效率迅速显现,本文仅简述,详细方法论见下文:

考点关,10月初,参考全书,18讲等其他资料,并加入自己的推导和理解,对考纲考点进行拆解,区分重要性,抓大放小,做出思维导图,迅速体系化,深度与速度兼顾;

考研数学技巧

题型关,10月末考研数学技巧,买了660题,1800题,1000题,像择菜一样去择题,660不是小题多么,那好,我看着考点图上的次重点考点,挑些考点来660上练小题(次重点出小题多),1800题考研数学技巧,不是以中档题闻名么,那好考研数学技巧,我对着考点图上的重点考点,选一些考点,来1800上找基础题练,题目难度一定不能高,仅巩固对考点的理解(重点出大题多),1000题,不是难度大一些么,那好,作为1800的重要补充,在真题阶段前后挑着做。

真题轮,11月-11月末,认真对待,150分的真题就是150分的考点,把真题当做题库刷太暴殄天物,我的做法是两天一套题,第一天做加改错加拆解,拆解不会跟不太会的题,捋出涉及的考点,在考点图上标记为薄弱考点,方便后续查阅,并在本子上标注,最后对应考点图进行巩固。接着,第二天做针对性训练,比如某道题是极限与积分的综合,就去1800,1000题等题册上,找类似的题,去带着问题,专项训练。11月初真题在70-90分区间,11月末已是145上下。

总复习轮,11月末-初试前,小题大题分开进行。小题,用 6套卷强化了技巧与速度,技巧比如数值代入法、数形结合法等,速度控制在35-50分钟刷完小题。大题,用三大题册和模拟题强化了涉及薄弱重点考点的大题,强化过程非常快速和顺利。并且与此同时,在总复习阶段,快速刷了几遍数学考点导图,体系化已经是非常完备。这个阶段我已经很清楚考研能够拿到高分,考研两天只是去走个过场,这时10月报考吉大的决定,已经显得多少有些高开低就了。之后的复习,更像是一种经历,去经历历史,造就历史,过程和结果会浑然天成,而这,也就是尼采精神三变里的婴儿阶段,从狮子变作婴儿,学在当下。

考研数学技巧

备考的三个阶段,从慌乱,到从容,到心如止水

所以,我复习数学,节奏很快,2个半月做了别人大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做到甚至做不到的事情。传统的考点轮,刷课刷全书,两个都刷,2-3个月。题型轮,一页一页刷660,刷1800,多刷个两本,1-2个月。前后小半年过去,效果好还好说,但就带考研的经验来看,传统的备考很容易陷入不踏实、缺乏正反馈、劳而无获的境地。因为刷视频课的学习方式是被动接受式,深度浅,转化率低,全书重点不突出,体系化困难,习题册重复题、偏难怪的题多,无差别刷题的题海战术,性价比极其低。总体效率就低,低效率又会影响到其他科,也会干扰到总体的备考心态与状态。有些中后期崩溃或弃考的大抵如此。玩王者荣耀连跪还想卸载游戏,更何况周期更长,“难度更高”的考研了。

不仅数学科目内需要赋予权重,其他科目内,科目间,也需要赋予权重。合理赋权,轻重有别,有的放矢,才能产出高效率。

比如英语的备考,单词上个何凯文1575,再加上做真题阅读熟悉的基础词就够用,早已满足英语一70分甚至80分对词汇的要求。但很多考生仍然头铁要上55XX或某某有词,美其名曰“扎实”。牺牲效率和质量,来换取把所有可能考的单词都记熟的心安。明里暗里都吃亏,自己还很满意。到最后你不受伤谁受伤。

比如政治,当时我用考科目一的方式快速解决了肖1000,之后肖8肖4一上,分数妥妥的拿稳,带出来的考生也妥妥的高分。但事实上,很多考生仍然要买数不尽的背诵资料,去日复一日的辛苦耕耘,去换取最终少的可怜的几分的提升,却不花哪怕一分钟去反思自己的备考方式是否合理高效,你把政治多花的那些时间放在数学和专业课,想没想过能提多少分?下面文章详细分解了政治快速突破70分的方法论,看了会颠覆对考研政治的认知哦!

效率,是考研备考的第一抓手,这个效率并非指牺牲质量求效率,而是用真正厉害的方法论,去做到质效兼具。考研,谁抓住了效率,谁就能出奇制胜,谁抓不住效率,谁要么劳苦上岸,要么劳苦劝退,要么劳苦落榜。现在那么多211、985学校的学科高玩加入了考研,你拿天赋去拼,还是努力去拼,还是方法去拼?值得所有考生思考。

所以,考研之难,用效率高的方法论去破局,就能解决掉备考的混乱、无序、不踏实、缺正反馈的情况。当量化反馈到位,每天学有所获,那么自然心态和状态也会步入正轨。上岸的前景也会逐渐清晰起来。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