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考研:考研数据结构复习--基本概念




2022-06-17 14:06:07
作者:gong2022
0

数据结构中的基本概念

1. 基本概念和术语

1.数据:数据是能够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2.数据元素:数据的基本单位,一般以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一般数据元素由多个数据项组成。

3.数据项:构成数据元素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4.数据对象: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对象的集合数据结构考研,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5.数据类型:一个值的集合以及定义在此集合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6.数据结构: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者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 数据结构三要素 2.1 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结构考研

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逻辑上描述数据,与存储无关,独立于计算机。

逻辑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2.2 数据的存储结构

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也称为物理结构。

存储结构主要有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

1.顺序存储:把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也相邻的存储单元中数据结构考研,元素之间的关系又存储单元之间的邻接关系来表示。

优点:可随机存取。

缺点:只能使用相邻的一整块存储单元,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外部碎片。

2.链式存储: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借助指示元素地址的指针来表示元素之间的逻辑结构。

数据结构考研

优点:不会有碎片产生。

缺点:每个元素因为需要存储指针占用多余空间数据结构考研,且只能是顺序存取。

3.索引存储:元素信息被存储的同时,建立附加的索引表,利用索引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逻辑结构。

优点:检索的速度很快。

缺点:建立索引表需要额外的空间数据结构考研,而且在增减操作时,较为耗时。

4.散列存储:根据元素的关键字直接计算出该元素的存储地址。

优点:检索等操作速度快

2.3数据的运算

施加在数据上的运算包括数据的定义和实现,数据的定义是针对逻辑结构而言的,数据的实现是针对存储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