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三跨是啥意思:【北大传播学总分第6】三跨在职考研一战北大传播学经验谈




2022-06-17 09:01:59
作者:gong2022
0

“时间确实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用力挤,一定会有的,有了时 间,你也就有了世界。”

我把考研这7个月的时间当做我人生中的黎明期,一直在黑暗里走,但也一直坚信天一定会亮。不论大事小事,成功≈努力+运气,没努力谈不上运气,而成功只是一种需要珍惜的幸运。

01

在同学们二战时一战

我是2019年的考生,总分第六,三跨传播学,初试准备时间是6月到12月考试前,且前5个月在职,后来感觉学习时间不能再受到挤压且身心极度疲惫就辞职备考了。复试前因为重感冒水了半个月,又从3月初到3月17号复试前认真准备了半个月左右,最终被北大录取。由于我的复习很大程度上是参考网上的经验贴入门的,切实受到前辈的恩惠,所以自己也跑来贡献点东西。经验贴适宜广泛借鉴筛选,我是看了很多篇之后选定了4、5篇经验贴然后做成了一份自己的学习规划来备考的。我希望这篇经验贴可以给和我一样的考生一点帮助:跨考、在职考研、复习时间短且任务重、热衷社科知识。

我是毕业之后才决定考研的,由于大学四年没有清晰的目标,也没有找到喜欢的专业,我错失了很多机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在大四下学期一度极其迷茫,经常在想“我是谁?我到底这一生要干嘛?”这种那时给不了答案的问题,想太多做太少并幼稚地把很多事情的挫败归结为我没有考研,于是坦白说,我考研的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对自己咬牙切齿的“怨恨”,说句实话,我大概就只有在学习的时候才是很快乐的,真的感觉每天都有进步很大的充实感。大概半年多的时间,转瞬即逝,是一事无成还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幸运的是,考研使我找到了喜欢的专业,也认识了很多和我一样的人,感觉打开了一扇新大门,想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者说即使想明白了执行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经常在微博看见有人一年到头都在喊口号说自己今天努力明天努力后天也努力,但是事实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考研是场持久战,不要自我麻痹、不要被别人麻痹了、永远不要自欺欺人,不管是根本不知道努力是什么样子的还是没有想清楚要向什么方向努力都先放到一边,按部就班备考,在这个过程中会想明白很多东西。这种时候就发现一个人的心智和生理年龄不是正相关的倾向太明显了,我害怕年轻时不多思考,可能以后就永远想不明白了。虽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对意义的定义不同,我也认同这是实际存在的现象,但更多时候我把这种说法当做是一种回天乏术后的社会安慰,想到这一点就发现年轻人多了解几种活法、几种意义之后再做出选择才不会使自己陷入被动,才能有即使辛苦也让人甘之如饴的关隘闯。

02

备考基本历程

初试的方针很明确:考研一定会淘汰掉一些人,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自己的长短板,再制定相应的计划,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把自己做到最好。我的长处是我本身就是文科生,政治不是负担,英语很喜欢,专业课极其喜欢,记忆力、理解力还算好,可以把看很多书的轮次从三四次缩减到一两次,一定程度弥补在职考研时间上的欠缺;我的不利因素是在职考研和准备得晚,也就是说最大的不利因素是时间不足,所以我的一切行动大致上都是围绕压榨自己,摸索着提高效率展开的。由于我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从3月甚至更早开始按常规步骤准备,所以我的复习进度和步骤可能会有很多根据需要而变通的地方,在职考研党可以注意参考,少走一些弯路。如果大三准备的话,我建议大家还是按常规计划早点开始准备,以便可以健康备考,像我这种比较会透支健康,压力也更大。

1、关于初试科目

初试科目考四科,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一),两门专业课(专业一、二),由于传播学今年没分小方向所以准备的时候就看传播学的书单就可以,这两门可以当一门来准备,区别就只是老师在出卷子的时候会侧重点不同而已,一个偏综合知识,一个偏理论与方法。

2、关于备考用书

网上书单很多很全,大家也不会只看一篇经验贴,我不一一贴出来了,但是我想说的是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公共课复习用书没必要买一大堆大同小异的浪费时间,吃透核心的就可以,所以政治我用的是 的《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九月份《大纲》出来之后我也买了,但是大致上看了一下目录又随机选了几节和精讲精练相应章节对比,发现基本没区别,为了省时间所以就没看。英语很好准备但必须给与足够重视,早点准备,就是两个字:“真题”,而真题的重点又是选择题(因为占60分),我买的是张剑考研英语黄皮书2005—2018的真题(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话学硕英语一、专硕英语二,不要买错了),选择和翻译做了两遍并留了最新两年的留在12月考前模拟,单词就是背的 的基础词汇加我总结的真题高频词,作文看了王道长的网课,1.5倍速播放,背了五大五小共十篇作文。

专业课的话分模块准备,北大偏重批判学派(文化研究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派),除经验学派是基础以外,批判学派必须引起200%的重视(我看的书不多考研三跨是啥意思,大概就20来本,和大神没法比,以后要努力弥补,但是说句应试的话,其实对付初试是够的,时间有限就少一点完美主义),另外北美媒介生态学派势力日增,也要get到。

书目如下:

一、基础教材: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及配套习题册(经典教材,架构全面完整清晰,对于框架构建有好处,不过对于批判学派没怎么涉猎)

李彬《传播学引论》(这本是我最先看的,写得很有意思,毕业典礼回寝室我都会迫不及待打开看,李彬老师是真的有文采,明明是教材我却感受到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

许静《传播学概论》(北大老师编的教材,重要性不言而喻)

斯坦利巴兰《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美国的教材,美国的视角,加了很多美国很具体的社会背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很冗余了,不过后期作为视角补充也很不错,可以找目录里的名词,看他的叙述当做视角补充);

猫班序列一、二(很多内容,总结的特别好,可以省掉很多搜集精准资料的时间)

二、进阶教材:

刘海龙《范式与流派》(高屋建瓴的视角,导言里面刘老师也把此书安排得明明白白(即四大部分),很多理论很多学者都需要去查,多看几遍收获会很大,比如一个结构功能主义就炸出来好几个学者:涂尔干、斯宾塞这样的早期思想渊源+结构主义之父列维斯特劳斯+功能主义之父马林诺夫斯基+结构功能主义创立者帕森斯+其弟子也是结构功能主义发展者默顿等)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请你把大的专题背下来,这本书很好理解很好背而且很实用);

罗杰斯《传播学史》(翻一翻,架构弄明白能说得清楚,有一年考过这本书);

孙祥飞《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有点求全责备而且浅,考前翻一翻,对比看看自己知识结构有没有大漏洞就行)

三、研究方法: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与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二选一(我都买了,但在朋友建议下只看了风书,一个是徒弟一个是老师,两本都很好,但风书看起来简单一点,架构清晰明朗,袁书时间充裕的话可作为进阶补充);

四、文化研究学派

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两本书有重合有不同,结合着看互为补充,后者是我的大爱,我超级喜欢这本书,前者更难一点,不过两者架构都很清晰);

吴靖《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吴靖老师的书,作为铁粉我是肯定会看的)

五、传播政治经济学派:

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PDF囫囵看了一遍,感觉不是很喜欢,也没用到里面的理论,可能是我没get到精髓,我打算以后有时间再看看)

六、猫班序列三、四(内容更深入,也贴合热点,贴合命题人思路,我看到每年都有一些压中的知识点,当然前提还是你自己认真看了,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

七、名著:

勒庞《乌合之众》、伊尼斯《传播的偏向》、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李普曼《舆论学》、《幻影的公众》(初试没时间可以了解,初试结束后可以看,初试用到会很高级,复试也很容易被问到)初试时我就积攒了好多想考完试看的书,大概有20多本,但是初试结束后效率很低也就看完了一两本,我还买了约翰彼得斯《对空言说》,麦克切斯尼《富媒体穷民主》、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曼海姆这本太难,无奈放弃了,等一段时间再看)。这样一看其实书也不是很多,名著之后的都是我初试结束之后才打算看的,初试时我仅仅是了解他们的主要内容而已。

3、备考历程

考研除了考学习能力之外,比拼的其实是意志力、自律力、执行力,不要懈怠不要拖延,尽量给自己做减法,在职考研的同学真的要坚信时间的确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挤就会有。

6—10月我的学习时间都只能是早上和晚上,我的安排是五点起床学到七点,收拾自己然后七点半出门上班,上下班加起来一小时的地铁时间就是我每天背单词的时间,晚上八点到家一边吃东西一边看书保证至少有三个半小时学习,然后洗漱十二点准时睡,这样每天都有2+1+3.5=6.5小时!是不是很神奇?我只有周六日可以全天学习,因此我格外珍惜,几乎是尽我所能压榨自己的精力,至少周六日每天会有15个小时左右的学习(当然当公司有活动的时候我就不能保证这个时间了,但我一般会熬夜或早起找补回来),长期睡眠不足极度疲惫,想到一些事情经常大哭,对自己的不满所以我没有一刻是放松的,当然这种争分夺秒的紧张的状态是对的,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而规训时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计划,我每月月初写月计划,月末写总结(完成的没完成的,优点缺点等)+下月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每天有每天的时间表,每本书由每本书的大概时间分配,值得说明一点的是,我不喜欢用Excel表格这种计划,有点儿死板,规范有余而灵活不足,这样你一旦没完成会导致后面的计划都拖延,很容易产生挫败感。月计划我是用Word写的,周计划、日计划就是A4白纸写,好调整也方便任务更改。10月末我觉得学习时间必须得到增加,不然就大概率没戏了,而且学习也渐入佳境,正好也攒够了足够应对到考研的房租和生活开支,所以辞职专心考研,这才能保证基本的学习时间。不过我看书没有笔记也没有做专题,一方面是没时间,另一方面是我起初尝试做过,但我是跨考,第一次看到的知识都想记下来,但过一礼拜再看就发现这是基础啊感觉好简单根本没必要整理进去,于是我决定还是不着急作专题,等大致上所有的知识都过一遍之后再把薄弱的知识点和重要的大专题列出来。我的体会和观点都是直接记在书上,有不同的标记,便于翻阅,我的书摆在床头以便我不管要哪本都可以随手拿出来翻看,书还是需要不时拿出来翻一翻巩固记忆加深理解的。

六月:答辩后我着手搜索资料,六月份开始正式准备,淘宝买的书,因为只有英语到了所以六月主攻英语,背单词,直接开始做真题阅读部分,做了两个小时考研三跨是啥意思,60分满我才得了39分,感到怀疑人生,专业课看得很细,因为我刚入门不知道什么是重要什么是不重要,哪些简单哪些难,所以我就把李书,郭书,许书三本结合起来一起看,以郭书为主干,二者做补充,三本各看了一半。

七月:咨询了朋友后他给我很多建议,告诉我公共课也拉不了太多分,专业课才最重要等等等,有时候一定要多跟研友、学长学姐交流,他们的一句话也许可以节省你很多时间。书也陆续都到了,因此主攻专业课,郭书、李书、许书在7.15之前都看完了,边看边背,保证一些感兴趣的或是基础的简单的看完就能背下来,这样有意的背诵会节省大量时间,可以全面夯实基础,也会学得很扎实,不容易忘。15号到8月3号一刷了《范式与流派》。英语单词+真题选择部分(严格控制在1个半小时内),开始变成40多分了。

八月:专业课感觉彻底入门了,看书越来越快,但给自己安排了9本书实际上只看完了3.5本(风书、彭兰、斯道雷、一半的文化研究导论),工作上事情很多很分心。发现英语 的4000单词背完了一遍,真题05—16年刷完了一遍,阅读分数变成了50+,但一般是51、52左右,开始关注阅读技巧,比如过度引申、偷梁换柱、以偏概全等。政治我一直没怎么有时间分配给它,我到了八月也只看完了一半马哲和一半毛中特,我感觉九月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九月:《郭书习题册》、《传播学史》、《大众传播理论》(后两个没细看)、《传播政治经济学》、另一半的《文化研究导论》,仍然边看边背,完成了真题分析的五六种经典题型,到九月份为止,自己的一些喜欢用的语料和用得顺的名人名言都积累了好多,老师的论 下载了一遍,从最新年份开始看(真题和论文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我把前面的列的书看作是能让我看懂更难的书、论文和真题的阶梯)。英语二刷开始,05—08做了4套真题选择部分,都控制在1.5小时左右考研三跨是啥意思,答案好多都忘了,做过也和没做过差不多,这时候选择是52-54左右,英语就是做到每一个单词都认识,每一个句子都会翻译,每一个类型的错题都记个典例,比如我记得威廉王子那个就是一个以偏概全的题,律师和非律师就是一个偷梁换柱的题,记住5、6个陷阱类型基本就够了。此外,作文也开始慢慢背起来。政治加大了火力,认认真真把《精讲精练》刷完了一遍,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1000题,到10月7号为止,1000题也刷完了一遍。正确率极高,几乎不怎么错(当时有点得意忘形了,我当时觉得记得这么牢固怎么可能会有不会的题,结果后来2刷1000题的时候被打脸,发现真的是会忘好多,而且是记忆你根本叫不醒它那种。。。类型题用不同符号标注以便知道为什么错和它背后知识群落)大纲在九月中旬也到了,但并没有时间分配给它。

十月:十月专业课上是着重看书、论文、专业课、理论架构上,重点知识增加背诵的轮次,吴靖老师的两本书都看完了,真题写完会放着自我欣赏一会儿,然后过一礼拜再看感觉写得像屎一样,就会感觉这个观点也浅薄那个思路也不透彻,会有很多新的思路,有一种超越自己的过程,十月份决定把所有真题答案都用Word完美地做出来,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其浪费时间又很蠢的过程,一个是会不断改,另外一个是非常损耗时间,于是我只做了18和17两年的真题之后就放弃了,开始在纸上写框架再填充。英语十月份复习计划很乱,我觉得选择分数已经54左右也没有什么起色和就没放太多注意力在上面,吃透了05-11七年的全套真题,小作文的道长课的都听了也背了,翻译练了一些技巧。政治是十月另一个重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一刷在上旬就结束了,本来计划进行的是二刷精讲精练和1000题,但是由于专业课做答案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政治被推迟到11月了。

十一月、十二月:十一月我终于辞职了,我对自己复习时间少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十一、十二月我是像对待阶级敌人一样压榨自己的,这两个月我平均每天都有15小时或更多学习时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真题还没彻底刷完,论文也没看完,所以我是有一个大的月计划,再随时根据我的学习进度来调整每周、每日计划的,给每本书、每个专题的时间也都分好了,基本是英语3小时、政治3小时、专业课10小时左右,基本可以看作是2:2:6的比例。专业课书新看了《小绿本》、《小王子》,看过的都大致复习了一下,重要的知识点和自己积累的语料疯狂背诵,真题硬刷,有没有思路我都往上写,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就必然有提升,一直在做论文笔记,我是把老师所有论 看了,涉及老师重要研究方向、重要高频知识点和最近两年的最新论文重点看!做论文笔记,别的我也会看一眼,视其期刊和话题重要程度而略读或扫一眼,你就会基本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和近十年来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里我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积累了20多本初试结束后想要看的名著。(虽然初试后各种心浮气躁加焦虑就看了一两本。。。)英语:单词、真题全面做(包括翻译和作文),两天一套(前一天模拟后一天消化这种,基本上阅读60分可以拿到57—60分了)、看了大作文道长网课,背大作文5篇(实际上还是建议多背,我考试大小作文加起来才得了17分,实在是惨不忍睹),2010的年英语一真题感觉最难,其余整体难度差不多。

政治二、三刷了1000题(前两次是全面做,第三次是只做错过的题,我是准备了一个本子,对答案方便,一刷二刷哪个题错了也一目了然,而且值得注意的类型题目我都做了不同的标记,二、三刷连着感觉巩固了很多)。我是这样计算的:1000题(实际不只1000道题)一道题最慢1分钟做完(有的十秒就可以),则要约17小时,加上对答案的时间,则算做21小时,每天政治有3小时,7天就可以二刷完,所以我定了一个礼拜二刷1000题,而实际上是由于忘了好多,甚至一刷没错的都错了,所以决定再看看精讲精练,导致20天才完成二刷,但是三刷就用了3天(三刷是按书上标记的不会的做的,不是按实际的错的做的,因为有些对的题其实也是叫不准的),三刷比较快所以整体进度没有耽误。肖八11月22号开始做,一天半小时一套选择(50分满),其余2.5小时看答案和相关知识点,基本上得分区间是37—47。八天就可以做完然后又做了一遍加上看大题,还是有错的,基本上我就是一直在看答案背答案整理答案。12月做了2遍肖四,选择基本都在45分左右(大家可以参照一下,平时练习这样的得分程度,我正式考试选择是得了40分,因为今年选择题热点反押题,考的中日中朝之类,好像没有哪个老师压中,不然可能会高一到三分),大题都是要背的,直到考前也不能停,我去考场的时候把肖四带去了,发现在外面等的时候大家都在拿着肖四或小黄书背大题。

4、备考心态问题

基本上我从备考的主基调就是自我催眠式的迷之自信,即便我的学科背景是空白,我就是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又热爱学术一定考得上,我就是觉得传播学的专业知识基本上是完美地契合了我的兴趣结构。然而即便如此,遇到需要看好几个小时的论文时还是会陷入深深的沮丧(现在看来看得慢其实是正常的)。经常一会儿觉得考得上一会儿觉得考不上,发了无数条自己可见的朋友圈鼓励自己,经常听五月天的《咸鱼》和《倔强》,干脆闹钟设成了周董的《蜗牛》。总之,备考中请你自信,不要一天到晚担忧对手强弱。

一路下来,心态大崩了两次,9月20到九月13是第一次,总是加班,身心俱疲,到家几乎就八点半了,学习时间少得可怜,睡眠时间不足,黑眼圈眼袋也开始明显了,明显胖了好多,在地铁上我背单词或看电子书的时候看到大家看剧看爽文真心觉得她们不应该浪费生命看这些东西,最主要的是根本就是内容很幼稚不知道为什么还能吸引到受众。这段时间我的效率很低,有点失了方向,总会发呆。总在想一个人如果无知的话那也许是很容易快乐的,阿多诺听来叽叽喳喳的聒噪换个人来听就是悦耳的妙乐,越劣质的品味反而越容易得到满足,到底是做一个品味低下快乐常伴的人还是提高审美阀值有能力去辨别优劣而不被营销裹挟欺骗的人居然会成为我思考的问题。虽然正常人肯定会斩钉截铁要提高审美阀值,要有辨别的能力,但当时快乐成了我这个压力山大考研狗的稀缺资源,于是我去看了《延禧攻略》和《吐槽大会》,然后发现这两个节目审美价值挺高的呀,结果又遭到好朋友嘲笑。。。。9月24号就是中秋节我却在想我一直的坚持真的是我想的那样么,其实考研并不是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的,陷入无尽的悲伤。靠《吐槽大会》《延禧攻略》《这就是演员》我的心情好了很多,看了十多集好转以后就赶紧不看了,愧疚感让我效率更高了。

第二次心态崩是辞职后十月末到11月中旬左右,胖了十斤,但此时我只想解决主要矛盾,结果大概是上班时太压榨自己,所以极度嗜睡,大概一天睡10到12个小时,我已经不能容忍,所以决定堵不如疏,给自己一个礼拜大睡调整状态,但是11月以来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我不紧张这让我十分焦虑,因为不紧张效率会受到影响,不仅不紧张还总是去看小红书和微博,于是我把手机上所有娱乐的软件都卸载了,这个时候实际上很累,最长的学习时间有20小时,虽然当时意识不到,但我其实一直给自己打鸡血,拼命从成长轨迹里找精神支柱,我的家人,我男神,我敬仰的历史人物,动物世界,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通通支持到我了,我很感谢生命里有这些神奇的人和物。我比较喜欢天亮起床,所以我夏天基本是早睡早起,冬天调整成晚睡晚起,调整作息期间有一个过渡期,很多要熬夜的时候我是借助《大宋提刑官》、《恰同学少年》、《小虎还乡》、《哪吒传奇》、《动物世界》过活的(虽然我朋友觉得我有毒。。。),后来过了过渡期(大概半个月左右)就习惯了作息,不需要再看了,然而我还是把它们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考研期间我看了好几遍《恰同学少年》,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看过,剧情基本没忘,印象很深刻也很受鼓舞考研三跨是啥意思,感受到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没想到这么多年了居然还能得到力量,又买了《蔡和森文集》打算考完研看,也就是这一系列的机缘巧合问我不仅找到了研究方向还把研究方向和人生目标结合在了一起,希望我可以一直坚持实现它。所以心态不好的时候看一些自己熟悉亲切的东西是很有帮助的。

5、关于考研这件“难事”

考研其实难也不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重在每一日的铺垫。此外,考虑到个人信息搜索的时间成本和准确度,也可以报个班缩减信息差,有很大帮助但别过度依赖,个人推荐猫哥班。

我本身是在同龄人二战的时候一战的,压力很大,也以为考研可以改变一些不太能改变的事情,总责怪自己没有考研,不然事情就会不一样等等,所以整个备考过程中我赋予了考研太大程度的显著性,事实上考研不是人生的全部,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不如意并不能界定以后的人生,一次的顺利也不能带来以后的顺风顺水,人生的路还长着呢,人外有人是真理,当我发现我看了很多书得到的想法别人早在几十年前就想到了的时候,当我觉得某些理论的演变可以从另外的维度加以解读时而早就有论述这方面的书的时候,我想我们都要警惕自己不合时宜的自我感觉良好吧,见到的大师多不代表大师的东西都弄懂了,比别人优秀的那一部分如果不足以转化成卓越而仅仅是谋生计上的筹码那么也没有什么资格可骄傲的。如果考上了那一切清零,你幸运地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考不上你也不必气馁,不管是二战还是工作做了选择就做到极致。人生路途漫漫,我们都是路上的行人,有那么多的分叉路口,希望我们都能走在自己最想选择的那条路上。

考研三跨是啥意思

文末彩蛋:今年新录取学哥学姐经验帖

考研三跨是啥意思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1

考研三跨是啥意思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2

欢迎加入猫哥北大新闻传播五一基础班辅导

(一对一,小班)

考研三跨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