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如何选择:保研分析丨院校专业选择与复习资料收集——为什么选择人大法学院




2022-06-15 13:06:45
作者:gong2022
0

前言

本文通过超出人大法学保研的范畴,试图从更广的视角来论证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人大法学院?文中分析“综合类院校和政法类院校”的论述非常精辟,这也是人大法学院能够屹立群雄之中的重要原因。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保送人大法学院,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考研专业如何选择

院校选择与专业方向一、院校选择

大三上学期结束意味着夏令营的入营成绩(即前五学期加权成绩)基本确定,可以在寒假期间参考历年同层次师兄师姐的去向,以及各院校的招录偏向、入营条件和自身特点,根据“冲-稳-保”的原则选择三至四个目标院校,并着重针对冲刺院校和保稳院校制定复习计划。

(一)考虑因素:地域、学校、专业

首先,从地域、学校、专业这三个法学保研的考虑因素出发,把学校分为5类,并重点分析前两类各院校。

考研专业如何选择

第一类

第一类【top5】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在地域、学校、专业各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但都存在入营难或考核难等挑战。

1.清华大学

目前并不举办夏令营,只有九月份的推免。清华大学的入营门槛较高,历来只接受学院top1,但是这个评分标准是多元化的,只要能提交必修课平均成绩或者总评成绩之中任何一个排名第一的证明即可,不过并不是每年第一就一定能进初审。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的复试录取比例比较高,没有候补机制。而且每年的复试一般集中在九月中旬的周六周日,法学硕士复试时间为一天,法律硕士为两天。

2.北京大学

目前并不举办夏令营,只有九月份的推免。北京大学的入营门槛较高,对法学本科同学(无论是报法学硕士还是法律硕士)都要求来自指定名单的学校。2020年新增了东南大学法学院、2021年新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入营条件相对清华大学来说较为宽松,排名上较看重不包含加分的必修课平均成绩排名,当然总评成绩排名也会要求提交。对法学硕士来说,以法大为例,每个学院的年级前十都有机会进入北京大学复试考研专业如何选择,但是复录取比例比较低;对法律硕士来说初审卡得更严,每个学院可能只取前一二名,但复试优营率较高。

3.上海交通大学

一般只举办夏令营,九月份推免几乎不招生。上海交通大学的入营门槛较高,入营条件可能比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还要严格。来自第一类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第二类学校(985强+法学强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其他)的学生通常要满足成绩排名前列的要求;来自其他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有突出的成绩排名,还需要在科研论文、竞赛或者其他方面有突出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律硕士(法学)开设为“法科特班”,在培养方案和就业前景方面具有较好的口碑,因此竞争也同样激烈。 法大作为第四轮学科评估并列第一的高校,也是保研热门,法大往年的夏令营没有开设民商刑司院的专业,因而竞争相对前几所高校稍微缓和,但今年民商经济法学院的入局可能会改变这一局面,民商院每年的九月预推免汇集了各校具有强烈竞争力的学子和法大本校的学生。法大夏令营是分学院进行的,各自选拔和举办。总体而言,法大比较偏好京内双一流高校和政法类高校,对于成绩的要求甚于对于英语的要求(比较法和中欧重视英语),在考核时也是以专业课为主,英语只占20分,专业课的考核与考研复试并无二致,十分严格,属于传统的学院派,优秀营员比例从30%(证科院)到70%(法学院)不等。

4.中国人民大学

一般只举办夏令营,九月份推免几乎不招生。相比于清华、北大、上交,中国人民大学的入营人数较多、入营门槛也相对较低。而且,中国人民大学对学习成绩、科研论文等都十分重视,对本科生源学校较为一般的学生来说,发表论文可能比成绩排名更能在入营筛选时突出优势。中国人民大学的夏令营考核标准较为客观,对于本科阶段学习较为扎实的同学来说比较可控。2021年以前人大往往是最先举行考核的一批,营员很可能面临经验不足或准备不足而带来的焦虑感和紧张氛围;除了2020年夏令营未进行笔试,人大一般都会通过多种形式考察学生能力。以2021年法学硕士夏令营为例,笔试考察专业课和综合课,覆盖范围较广,临时抱佛脚的成功率较低,面试一般是小组形式,专业和英语很考验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

5.中国政法大学

2020年和2021年都开放了夏令营,但民商法方向无没有在夏令营阶段开放、而是放在了预推免,顺便把经济法的入营难度也提升不少。2021年夏令营阶段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了法学直博项目,这也是近几年法学研究生招生的政策发展潮流。预推免阶段中国政法大学的初审比较宽松的,大部分人都能入营获得复试机会,但民商法学方向在预推免阶段竞争还是比较激烈。整体而言,预推免阶段法大的优营率不算太乐观,主要是因为民商法以外的专业在夏令营已经占用不少名额。相比于清华、北大、人大、上交,法大的校园硬件设施可能较弱、非985的身份也可能会在就业时造成一定的限制,但却是第一类学校中入营和拿优营(或者进入复试并拿到优先录取资格)难度最低的,性价比还是非常高。

第二类

第二类【985强校+法学强校】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其他

第二类都是认可度高的综合性985强校,武汉大学法学学科评估为A,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为A- ,复旦大学为B+。

1.武汉大学

优势学科:经济法、国际法、环境法

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学校实力和专业实力都很强,作为“四系”之一,招生人数多、入营机会大、优营比例高,考核成绩中“背景考察”占40%,对于本科为五院或者985的学生来说非常“友好”。但武汉大学地处华中地区,地域方面相比于北京、上海或者江浙、广深等经济更为发达、创新能力更强的城市来说具有较大的弱势,或许这也是武大法学院近几年夏令营出现大量获得优秀营员的同学最终并未选择它的原因之一。

2.南京大学

优势学科:民商法(朱庆育)、经济法

南京大学法学院在2020年开始开设夏令营,而且2020年和2021年夏令营的入营人数都很少、入营门槛较高。以2021年夏令营为例,夏令营只开放了法学硕士方向,法学硕士每个专业都是有6-8人入营,且考核后只有1个优营名额。但南大留了不少名额在预推免,且在预推免增加了“是否接受调剂”选项,因此通过预推免的方式入围南大并通过考核的机会更大。

3.浙江大学

优势学科:民商法、国际法

浙江大学法学院的夏令营招生特色之一是很早就开设了直博项目,其中2019至2021年直博项目中国际法和民法均名额,接收直博生的老师包括但不限于赵骏、张谷、王冠玺等。浙大将推免招生名额较为均匀地分配给了夏令营和预推免/推免阶段,因此夏令营阶段的招生人数非常少。浙江大学法学院的入营门槛较高,对学生本科院校所在地域有明显偏好或倾向性,来自中西部学校的同学入围的机会比较小。浙大法学院对于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如发表论文情况)比武大、南大、厦大等学校都更加重视,其考核方式和内容也比较灵活,不会特别侧重基础知识。

4.厦门大学

优势学科:民商法、经济法、国际法

法学专业的同学想要申请厦门大学,有两条途径:一是法学院,与其他学校一样分为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法学);二是台湾研究院的法律研究所,主要是法学硕士。两个学院的夏令营时间是不同的,分别开设了直博项目,台湾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的直博项目主要设在经济法专业。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研究院的夏令营入营竞争力度比厦门大学法学院小很多,老师学术水平高、历届学生的就业情况都很不错。

5.复旦大学

优势学科:民商法、国际法

复旦大学法学院是2018年开始举办夏令营的,夏令营只开放法学学硕,且招生人数较少。由于复旦大学学校自身强大的综合实力,自然令众多学子向往。值得注意的是,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的竞争难度无论是考研还是保研似乎都没有达到其学校本身的高度,故有意申请复旦大学法学院的同学可以考虑这个方向。复旦大学法学院的入营门槛很高,对学生本科院校所在地域有明显偏好或倾向性,来自中西部学校的同学入围的机会比较小。浙大法学院对于学生的英语成绩比清华、北大、人大等学校都更加重视,夏令营或推免复试的考核难度也比较大,非常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二)综合类大学与政法类大学

综合类大学法学院和政法类大学的比较,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不容易得出优劣结论,只能给出一些事实。顾名思义,政法类大学是以法学为主体的高校,来源于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的院系调整,最为典型的就是“五院四系”中的“五院”,这些高校往往聚集着一大批法学学者,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良好的法学氛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法学界的支柱。而综合类大学法学院则主要是随着“985”“211”工程的兴起而兴起的(不得不说,“985”和“211”对我国高校的塑造是完全的,现今的高校格局几乎就是按照这两个工程形成的,以后的“双一流”也会塑造新的格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效冲击了原有的五院四系格局,形成了以第四次学科评估前沿高校为代表的势力格局。

当然,学科评估最主要的指标是科研实力,而科研实力并不等同于对学生的培养,决定学生培养的关键因素在于生均教育资源,一般来讲,综合类大学因为学生规模较小,生师比合理,加之综合类大学多为双一流高校,学校层次较高,资金充足,在这方面具有优势,且由于其综合性,多数高校的社会科学强劲,尤其是经管学科,可以较好的发挥学科交叉,有益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在这样的学校学习,不单单可以享受法学资源,还可以接触其他学科,毕竟任何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可以发掘人生的多种可能,毕竟,法学生并不一定要进入传统的法律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同样是很好的选择,而这就对复合性的知识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其也存在法学学科门类不够齐全,集中效应不够显著的问题。政法类大学则在学科集聚效应和学术氛围上具有优势,尤其能够为学术型人才提供充足的学术资源和各类学术会议、学术活动。

二、方向选择

选择院校和选择专业的次序存在三种可能:一种是以院校为主导,根据目标院校各专业的竞争力度来选择专业;一种是以专业为主导,在目标专业实力强势的院校中进行选择;一种是追求院校与专业的最优解,或许不追求唯一的、特定的院校和专业(但也允许黑名单/白名单的存在),希望能找到满足自己对院校和专业的要求的最优解。

(一)保研or考研

对于一名国内高校的本科生来说,面临的升学途径不外乎考研、保研、出国留学三种。保研的全称是“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而考研则是“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通称。认识保研与考研的区别,是选择推免作为升学途径的前提。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笔者并非有意赘述保研与考研的联系和区别,而是强调一个重要观点:保研并不是所谓的捷径,考研也不是独木桥。保研和考研在本质上都是硕士升学的两条平行路径,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保研和考研的难度也是因目标院校而异的。

由于保研能够突破考试分数的约束,招生院校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往往会比较看重本科院校的背景和本科成绩,导致目标院校实际录取的学生往往固定在部分高校群体中。对于一名本科生来讲考研专业如何选择,要通过推免途径进入目标院校需要经过两重考验:一是校内推免资格的获得,这往往不仅要求学习成绩,更要求参加各种竞赛获得各种奖励,二是要通过目标院校的考核,然而国内知名法学高校无论明示或者默示都大致划出了接受推免的院校范围,在范围以外的高校学生是很难获得入围机会的。

考研则不同,考研初试是一场公平的笔试考研专业如何选择,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复试虽然也会考虑分数之外的其他因素纳入考量,但分母仍然是初试选定的考生范围,将院校背景的影响做到了目前情况下的最小化。此外,虽然近几年保研人数有所增加,但并不代表保研挤压了考研名额,因为能够通过保研升学的同学,通常都是符合本科成绩优秀、又能够通过目标院校的考核的双重标准,即使不通过推免这条途径,这些同学考研上岸的概率同样比较大。

(二)法学硕士or法律硕士

法学专业的保研与其他学科似乎还并不完全相同考研专业如何选择,选择专业之前,首先要定位自己是更倾向于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学硕”和“法硕/专硕”。

1.关于历史渊源,学硕即是法学硕士的通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针对法学本科的研究生教育只有学术型硕士一种,而法硕则是法律硕士(JM)的通称,是一种专业型硕士,是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了培养能够应对实务的人才而设置的,借鉴了美国的职业法律博士(JD),最早只有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则是在2009年产生。早先的法硕以非法本为主体 ,近年来随着法本法硕的迅速发展,大体形成二者并立的局面。质言之,法硕是一种新事物,而对于新事物,由于缺乏了解,加之不同高校发展程度不同,现实中往往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追求本源,在专业型硕士出台之后,学硕和专硕事实上就被赋予了两种不同的定位,学硕的定位就是学术型人才,很大程度上是为读博培养储备军;而专硕则是为了培养实务型人才,两者并行不悖,选择哪一种可能会取决于最终的职业目标和学术追求。

2.关于报录难度,似乎保研过程中已经对这个问题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热门学硕的难度在一般情况下是大于法硕的,甚至然有部分院校会在入营过程中,征求部分报名同学的意见,询问其是否有意愿从学硕调剂到法硕。

3.关于学费和住宿,在选择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大多数院校的法律硕士学费是比法学硕士要高的,且有的学校(比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并不会提供法律硕士研究生的住宿,这些成本累积起来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三)法学硕士各专业的选择

对于专业重要程度占优的同学,建议主要从自身兴趣出发,适当考虑就业前景。兴趣优位的原因在于,这将是你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学习整整两年或三年的学科,如果没有兴趣,不仅在复习的过程中痛苦,在之后的研究生生涯中也会觉得煎熬。至于就业前景则应当结合高校平台本身进行综合考量,如果目标院校的平台效应本身已经足够强,那么不用太担心专业方向的就业问题。

对于院校重要程度占优的同学,建议关注不同学硕专业的入营难度。虽然各专业之间很难做一个具体孰先孰后的排名,但由于未来就业等因素的杂糅,还是会有一些“热门”与“冷门”之说。最热门的当属民商经济法类,在保研过程中,无论在哪个院校,民商法、经济法都是绝对的大热门,即使在部分公法占优的院校,民商经济专业的热度也是不容小觑;比较稳扎稳打的是:公法(宪法与行政法、刑法)、诉讼法(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选择这些学科的同学大多是出于个人专业偏好,在保研过程中随大流跟风报名的情况比较少;目前竞争力度不太强的后起之秀大致包括国际法、环境法、军事法等,在就业路径方面的粘附性较强,而且每个专业所指向的职业都包含一些法学以外的技能要求(比如国际法需要的英语能力、环境法需要的生物或资源环境学知识等);入围难度较小的是:法理学和法律史等,如果有名校情结或者读博信念较为坚定,可以多考虑。

复习资源收集一、经验贴

对于外校的同学来说,收集目标院校的保研经验帖是关键环节,对此推荐以下公众号以供参考。

1.鱼跃法学、青苗法鸣(青法在线)——法学各院校经验帖

2.知行法学、RUC思享、RUC法学院研究生会——人大保研经验帖

3.法大小石桥——中国政法大学保研各名校的经验帖

二、教材

目标院校的专业课教材基本可以涵盖复试考核的内容,如果有相应考研机构(如知行法学)的笔记和试题更佳,推荐几个教材电子版资料的检索渠道。

1.鸠摩搜书jiumodiary.com/

2.浙江图书馆(可以免费注册账户并免费使用)zjlib.cn/

3.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帮助确定有无电子版)ucdrs.net/

4.读秀:duxiu.com

5.超星:book.chaoxing.com

6.豆瓣:douban.com

7.小不点:xiaobd.net

三、学术

人大法学院无论是考研还是推免考试都会涉及热点问题,关注目标院校老师的最新研究动态,有助于增强备考的方向感,以下针对人大法学院各专业推荐一些公众号或网站等渠道。

1.法学理论:法理读书(人大法学理论硕博生创办)、人大习研院

2.宪法与行政法:明德公法、快乐行政法(杨建顺老师)

3.刑法: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刑事法判解

4.民商法:中国民商事法律网、明德商法

5.经济法:明德经济法、中国破产法论坛(徐阳光老师)

中国反垄断法网antimonopolylaw.cn/

6.诉讼法:民事程序法研究、法律适用

7.国际法: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武大国际法

8.其他:人大未来法治研究院、人大法律评论

四、如何归集资源

整理微信推文分两步走:一是在微信直接“收藏”并使用“标签”进行分类,二是借助“微软office”公众号将文章转为word文字。笔者建议实施第二步的原因有二:首先,避免因为作者删除文章而丢失资源,把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转成Word文档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上,可以避免日后找不到文章的困境;其次,word版比网页版更有利于详细研究刊登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推文。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复制微信公众号上的链接发给这个公众号,公众号将其转换为.docx格式的Word文档,并发送到我们指定的电子邮箱上。

保研分析

保研分析丨人大法学保研:如何拿下重要的科研项目?

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人大刑法学专业保研情况分析:打好基本功,学好教义学】

疫情之下:人大法学保研夏令营考核模式的变迁

保研分析丨人大法学保研近五年招录情况分析(含保研咨询通道与公开群)

保研分析丨人大经济法保研专业情况分析——未雨绸缪

考研专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