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考研难度:西南交大校长杨丹:以大学之“大”、“学”、“道”分享对大学本质的认识




2022-07-10 23:08:15
作者:gong2022
0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7日讯(记者 陈淋)9月7日,有着123年办学历史的西南交通大学又迎来了新的一批本科生。2019年,学校共录取本科生7207名。他们主要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来自四川、重庆、山东、江苏、河南、浙江的新生最多,占新生人数的48%。在西南交大2019级本科生中,00后占总人数的97.0%,标志着“千禧一代”已成为大学生的绝对主力。其中,年龄最小的同学是2004年8月出生,年仅15岁。在10月1日与新中国同一天生日的同学有23位,5月15日与西南交大同一天生日的同学有20位。就在开学典礼的当天,有22位同学过生日。

和这批“交大新鲜人”一样,校长杨丹也是一位刚到西南交大工作2个月的“新鲜人”。同为新“交大人”,杨丹用大学之“大”、大学之“学”、大学之“道”这三个“大学”,来分享他对大学本质的认识。他分享了著名地质、冶金学家王绍瀛教授,我国现代工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著名工程教育家,有着“中国工程力学第一人”之美称的罗忠忱教授,西南交大97届岩土工程专业校友、中铁科研院副总经理严金秀,研究超级高铁的邓自刚研究员等老中青几代“交大人”的故事,寄语学子,人穷尽一生需要学习的,无非是“做人”与“做事”。而大学,正是学习做人、做事本领的地方。他更希望今年入学的新一辈“交大人”,能传承“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西南交大考研难度,恪守“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在西南交通大学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西南交大校长杨丹:以大学之“大”、“学”、“道”分享对大学本质的认识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鞠红伟 摄影

附: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在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2019级新同学们,

老师们、家长们、来宾们:

大家上午好!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今天,123年办学历史的西南交大又迎来了新的一批本科生。从今天起,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印记——交大人;你们的名字,也将从此刻起,永远与西南交大和她所承载的光荣历史紧紧相联。在此,我谨代表王顺洪书记、代表交大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对新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还要向辛苦养育你们的父母、精心培育你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座的各位被称为“强国一代”,你们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建设者。肩负重要使命的你们,将在交大校园里开启你们最难忘却的大学时光。

我是今年7月份出任交大校长,比大家早2个月来到西南交大,和大家一样,都是这个校园里的Freshman。身处一个全新的环境,很容易被眼前的新鲜事物所吸引,你会看到各色人等,听到不同的言论,也会体验很多新鲜刺激,可能还会在成都这个以休闲安逸闻名的城市里流连忘返。考上大学、进入西南交大,意味着你的人生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人生路漫漫,需要你迈的台阶还有很多级,远不是额手相庆的时候。喜悦与新鲜过后,你需要定定神西南交大考研难度,看看路。须知: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不畏浮云遮望眼,表象背后才是真相。

国外大学有“Freshman Foundation”(新生基础)的训练和课程,我们也有新生研讨课,目的是帮助新同学能更好地认识大学,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研究、生活、社交等。但所有这一切,都基于对大学本质的认识,以及大学在你们的成长中发挥作用的预期。今天,我想用三个“大学”来分享我对大学本质的认识,这也许就是大学的“真相”,以此来送给强国一代的你们。

西南交大校长杨丹:以大学之“大”、“学”、“道”分享对大学本质的认识

西南交通大学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现场。 鞠红伟 摄影

西南交大考研难度

第一个大学,是大学之“大”。

西南交大一校两地三校区,占地5000余亩,拥有26个学院,83个本科专业,师生近5万人,可谓很大一个学校了。1931年12月2日,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之大非校园之大、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西南交通大学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创校之始便有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他们爱生如子,爱校如家,薪火相传。

我刚来交大就被一则故事深深地震撼: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的王绍瀛教授,是著名地质、冶金学家,1929年,王绍瀛辞去北大教职,回到母校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交大搬迁贵州平越时期,矿冶系的一位同学期末考试不及格,便去找王老师求情,这位平日里人称“好好先生”的王绍瀛教授不为所动。情急之下,学生双膝跪地,请求老师高抬贵手。见此情景,王教授也扑通一声,跪倒在学生面前,最终一分未加。

这个故事的背后,反映出的就是西南交通大学“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在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曾两度出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的罗忠忱教授是我国现代工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著名工程教育家,有着“中国工程力学第一人”之美称,被尊为交大“五老”之首,可以说他是交大“双严传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经常告诫学生:工程师要兼顾安全和经济,因之计算必须准确。在没有计算器的年代,他要求学生的计算结果必须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有效数字,否则该题即判给零分。他解释说:“一个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若是不能将数字弄清楚,势将影响构造物安全。将来你设计桥梁,假如坍掉了,多少人的性命!你要负责任的。”这种要求精确而丝毫不苟且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交大学子。犀浦校区南门进门第一尊雕塑便是罗忠忱先生,大家可以在雕塑后看到他的学生,著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交大前校长茅以升先生和著名水利工程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对他的高度评价。

同学们啊,正是有着许许多多像罗忠忱、王绍瀛教授一样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与学校不离不弃的老师们,西南交大才能历经磨难而弦歌不辍,即使在湖南湘潭、重庆璧山、贵州平越这样艰苦环境里办学,依然为国家民族培育出了30多万栋梁之材,为中国乃至世界轨道交通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才成就了交大之大。

正如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衡量一个人的大与小,并不是比样貌、比出身、比职务、比财富、比资历,而是比谁更吃得苦中苦、谁更为我们所在的集体、我们的祖国、世界乃至浩瀚宇宙做出更多的贡献,这才是“大”的真相。

西南交大校长杨丹:以大学之“大”、“学”、“道”分享对大学本质的认识

西南交通大学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现场。 鞠红伟 摄影

第二个大学,是大学之“学”。

大学之大,决定了学之大小亦有不同。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得透彻: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大学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所以,这个不同,实质是知与行的不同。

强国一代们,如何知深行大呢?最近我读校史较多,我发现咱们的校训即是正解。

交通大学16字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我用三个角度去看。第一个角度,每四个字两两来读,可知是偏正结构,意为求学须专一勤勉、励志须敦厚笃实、力行须果敢坚毅、任事须严己宽人。第二个角度,前后各八字来读,前八字讲“知”,知不仅在求学,还在于立得平生之志;后八字讲“行”,行不仅在实践,还在于处理好实践中人与己的关系。第三个角度,即从明代大儒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的角度,“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求学、励志、力行、任事亦是无有先后,不是单独分离的四件事,实是统一的一件事。

上个月,我校97届岩土工程专业校友、中铁科研院副总经理严金秀回到交大,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给土木学院研究生新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她有一个外号,叫“隧道女神”。她说:“隧道施工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现场较危险,很多女性工程师都选择了在实验室做研究,而我却成了当时隧道施工现场唯一的一名女工程师。在我看来,科研工作可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查查资料写写论文就可以的。如果不到工地现场,只在办公室做计算的话,出入会很大。如果喜欢这个工作,热爱这个职业,就会很享受这个奋斗过程。”正是这样知行合一、砥砺奋斗,严金秀逐渐在隧道界崭露头角,带领团队不仅主持完成了国内一大批隧道技术研究及工程施工的攻关课题,还率领中国隧道队伍,到马来西亚、老挝、印尼等国解决隧道施工出现的罕见世界性难题。除了主持工程项目,她还积极投身国际学术圈,在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技术培训、参与国际学术组织运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5月8日,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举行2019世界隧道大会,严金秀当选为新一届国际隧协主席,成为国际隧协历史上第一位中国主席,也是首位女主席!

从严金秀校友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想取得事业的成就,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才能,还需要同时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所以西南交大考研难度,即将开始大学学习的同学们,当你发现你的课表再也不像高中一样被各种课程和自习填满,请你一定要记住,课表中的空白处,不是留给你恣意玩耍的大把时间,而是留给你去图书馆博览群书、去实验室创新创造、去运动场强健体魄、去音乐会陶冶情操、去各类讲座增长见识、去各种活动提升能力、结交英豪,也是留给你去计划、总结和时时思考的宝贵光阴。这才是“学”的真相。

西南交大考研难度

西南交大校长杨丹:以大学之“大”、“学”、“道”分享对大学本质的认识

西南交通大学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现场。 鞠红伟 摄影

第三个大学,是大学之“道”。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他的道是什么呢?孔子的弟子曾参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这两个字也写进了咱们的校训。

而大学之道是什么呢?四书《大学》开篇就点明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应该是最有广泛共识的大学之道,点明了大学之“三纲”:一曰德育纲,大学首要是去弘扬大德;二曰智育纲,大学次要是去弃旧图新;三曰情育纲,大学再要是去催人奋进。

此大学之“三纲”同样亦为用人之“三纲”,我们的用人单位考察一个毕业生是否值得聘用,便也是在德、才、情这三方面去综合考量。所以,当这“三纲”的主体换为大学生,换为诸位,大家就能明白这大学之道西南交大考研难度,就应该是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识、有精神的新人,亦即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交大之前,我就知道交大有人在研究超级高铁,邓自刚研究员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日本留学后婉拒了世界名校的邀请,回到西南交大传承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是为了让中国高铁引领世界,此为大道德;他综合运用机械、电气、交通、力学、信息等多学科知识,建设了世界首个真空管道磁悬浮系统,此为大学识;他秉承“立大志,致深远,求真知,开先河”的交大超导传统,在未来交通研究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此为大精神。

像邓自刚研究员这样的老师,交大还有很多,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好老师。你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会大学之道,也就会在今后的学业生涯中找准奋斗的方向。

同学们,人穷尽一生需要学习的,无非是“做人”与“做事”。而大学,正是学习做人、做事本领的地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各位强国一代的新青年们,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上,你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从今天开始,属于你们的故事掀开了新的篇章。希望你们传承“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恪守“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在西南交通大学的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吧。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求真求实,业精且勤,立志卓越,健康快乐!

谢谢大家!

(图片来自西南交通大学,鞠红伟摄影)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