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考研:教育学考研入门指南1.0




2022-07-10 05:00:40
作者:gong2022
0

教育经济学考研

文章导图

一、为什么考研

小孩子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长大后却少有人问。故而开篇我们先谈为何考研?

现实无非三种理由:一为学历;二为读博,以学术为志业;第三种又较为常见,不知为何考研,或许只为了玩儿三年。

古人云志不立,如无舵之舟,人生难以航行。以先师孔子为例,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读书先立志,是古代读书人惯例。我要劝告诸位,读研非如大家本科时期所虚度四年般简单,需要投入更多智力劳动。同时,可能还有需要吃的体力苦差。

教育经济学考研

社会学的奠基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一场演讲中问了他同时代的学生一个“以学术为志业对于献身于学术的人意味着什么”的问题,我这里不打算转述教授的演讲,所以我将演讲开篇原文引述于下:

“ 应诸位的要求,我来谈谈‘以学术为业’。我打算沿用我们国民经济学家总是从外部关系入手的迂腐作法,先从这样一个问题谈起:物质意义上的职业学术是如何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这在今天来说,实际上主要指:一个决心职业性地献身于学院生活中的学术研究的大学毕业生的前途如何?为了了解我们德国情况的特殊性,用比较方法来了解并设身处地地设想一下外国的情况,是合宜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最尖锐的对立面在美国。

众所周知,在我们这里,一位有志献身于学术的年轻人,往往从当‘编外讲师’开始他的学术生涯。这之前他要和有关的学科代表人物磋商并取得人家的同意,然后写出一本书来,通常还要通过系里的正式考试,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取得授课资格,然后按照自己的专长开一门课,但是不领薪水,报酬来自学生的听课费。在美国,学术生涯通常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开始,即先受聘当‘助教’。类似我们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系的大型研究所的做法,助教中只有一部分可以争取到编外讲师的正式授课资格,而且这种机会常常来得很迟。这种区别实际上说明,在我们这里,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的生涯基本上以财富为前提。一个一贫如洗的年轻学者,要完全正视学术生涯的条件,需要超乎寻常的胆量。他至少要苦熬几年,还不知道以后是否有机会接替一个职位,使日子过得下去。”

故而,我暂且不谈您是否具备学术研究的天赋,只问您是否具备坐冷板凳的毅力,是否有财力支撑,是否有以学术为业的志向,此三点仅供诸位自问考察。若,以上皆无忧虑,则可继续阅读。

二、学校、专业和导师的选择

(一)学校

考研不同于高考,要在考试前先报名,选定学校、专业和方向。不同的学校,可能自主命题,可能全国联考用统一试卷。针对不同的考试方式,复习重点也有所不同。

报名前先了解学校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简章的要求基本都一样,不会有很大差别。但招生人数就很重要了。尽量报招生人数多的,很多学校也很鸡贼,要看清楚是学院招生人数还是专业招生人数,专业之下还分方向的不同,每个方向可能就招一个人。

教育学类的学校选择,我将其分为四类:一是以师范学校为主,全国六所免费师范学校是头部,包括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华中师大、陕西师范、西南大学。二是985、211、双一流类学校中的教育学;三是各省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四,再往下就是各地级市师范类院校。要读博,有能力就冲一、二类;只想读完就业,去中小学、事业单位,可以选择各省师范。

教育经济学考研

选择学校,还应注意所报学校的毕业条件,可咨询师兄师姐。有些学校为了提升学术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而申请博士点,可能会要求学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才能毕业,如C刊、北大核心、SSCI等是很难的,但对考博有好处,这是读博的基本条件。

(二)专业

专业的选择,先看图。

教育经济学考研

目前,考研分两个大的专业类目,学术和专硕。以前学术为三年,专硕两年;现在有学校也将专硕学制提高为三年,且专硕也是能考博士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学术型是作为博士的跳板,为培养博士阶段需要的学术思维、训练研究方法等做铺垫;专硕是以实践为主,有毕业实习,主要为中小学老师提升实践研究提供学术训练,因此专硕多毕业即就业,以中小学教师为主。

学术型硕士的每个一级专业下面都分很多方向,比如教育史分为两个基本方向,即中国和外国,中外下以时间分又有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以专题又可分人物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活动等。近年,学术界流行的方向多为近现代和教育活动史等方面。

专硕的选择相对更简单,本科读什么专业就选择报考本专业(即学科教学),毕业后多去中小学任教,专硕能给你的好处是很多地方中小学都有人才引进政策,可以免考只面试即能进体制内。比如博主的家乡,近年来的人才引进都只要六所师范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无形之中加剧了竞争难度。

专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就业。为了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尴尬,要先了解在教育学的一级类目下各个方向的就业情况,比如教育学下分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等方向,这其中最热门的当属学前教育学、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冷门的就是在下的专业:教育史。教育史一般就只能一直往上读,博士毕业后回高校。中小学、事业单位、高职大专都不会要教育史专业毕业生。如果你想读完硕士就工作,那我劝你可以先从本地中小学校、事业单位、高职大专的招聘简章看一看的招聘要求,看看硕士都要什么专业方向的人,再决定报考。

(三)导师的选择

1.人品

导师的选择至关重要,要考量的因素很多,人品第一。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导师招人是找未来的工作伙伴。但文理科又有不同。理科导师项目多、经费足,大家戏谑称导师为老板,学生为老板干活儿顺便拿一个学位。文科导师常常儒雅风范,受到文化影响,师生关系自然也不同。但无论如何,导师人品都是第一位。

但,考研究生,大家如果不是考本校,常常连导师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这时候如何了解导师呢?有两个渠道可以试着找一下,一是学院官网可能会公布导师的个人照,但有的导师也只是放一张工作照,没有参考价值;二就是通过打入敌人内部,通过在校的师兄师姐了解。

2.科研能力和研究方向

导师的科研能力高低,可以通过发表的论文和过往的课题来看。有两个渠道可以了解到导师的信息。一是学院官网,学校学院基本都会在官网公布导师名单和个人信息,包括年龄(要退休的老师可能会很佛系,没论文没课题很难搞)、学历、研究方向、社会兼职(或许有人脉资源可以帮助你读博)、发表的论文、著作、在研课题等;其次就是知网,一方面看发表的期刊杂志是什么级别,普刊、北大核心、南大C刊还是国外SSCI(但个人认为不完全代表真实水平,但又是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二是看文章质量(这就更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看导师的文章、课题,要关注的是最新的文章和在研课题有哪些,是不是你感兴趣的方向。硕士生大部分都是和导师的课题走。如果没兴趣或者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做起来是很难的。这涉及到以后的学术生涯,当然你不喜欢本专业读博时也可横跳或跨专业,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在第一步就作出正确的选择何乐而不为。且,学术又很枯燥,若不能进入则更难出成果了。

同时,导师的人脉资源、学术能力、课题级别等都会影响你的未来。头部学校的导师多是博导,学好了博士也顺便解决了,不用再竞争。所谓平台,头部高校能给的资源是二三线大学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学校越好,导师越是学术大V,未来机会越多。以教育史为例,目前全国较为著名的博导,如张斌贤教授、田正平教授、郭法奇教授、施克灿教授、曲铁华教授、杜成宪教授、黄明喜教授、申国昌教授、周洪宇教授、胡金平教授、刘海峰教授、栗洪武教授、谢长法教授、刘正伟教授、商丽浩教授、肖朗教授等人,都是在教育史领域有相当建树的学者。

三、初试

初试报名时间一般在10月中旬开始,分预报名和正式报名。报名要趁早,涉及到选择考试地点。报名网址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

一般在校大学生的考试地点就在本校,本校无考点会分配到所在城市的中小学考点。若考点名额已满还可能被分配到外省。

笔试的时间一般在每年12月第三个周末(24、25、26左右)。

初试的复习安排,整体上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轮真题练习,查漏补缺。

复习的时间,一般在年初就开始了,当然也有人在九、十月份决定考研而且还考上的也不是没有,但这是因人能力而异的,不可轻视。因此,对于从年初就开始复习的同学,十月份的国庆节是很重要的复习节点,此时是集中第二轮复习的最佳时间。

(一)外语能力

1.为什么需要外语

(1)研究生期间不可避免需要英文文献阅读、分析能力。一是学术论 有英文摘要;二则要想文章写得更好,在必要的时候都需要引用一定的外文文献。如果你要考心理学专业则更需要英文文献阅读能力了。

(2)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交流、访学。无论是读研还是考博,外文好的人都能占很多便宜,减少考试的门槛。很多学校考博多要求英语六级达到500分以上或有雅思、托福成绩,可以免考英语。学术研究要求一定的英文能力,是因顶级学校多要求博士出国访学。从以下表格中可以看出,教育学单科分数线近五年都是逐渐上升的,也是因为考研人数越多越多的缘故。

教育经济学考研

教育经济学考研

2.英语一、二的复习

考研时,外语可以选择英译、俄语、日语等,但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外语都是选择英语。但不同类型的硕士又有区别。学硕是考英语一、专硕是考英语二,二者试卷难度不同,一大于二。不同基础的同学可自行考虑,结合未来的规划选择。同时,也要提醒,考研英语和四六级没有完全的关系,但二者也可以从侧面说明个人英语能力。能考过四六级的人英语基础当然相对好,但并不是说没有过四六级就不能考研。英语复习,如果基础差还是推荐报辅导班,国内最好的当然还是 ,网课就够了,不用线下。英语的复习策略具体见:考研英语学习方法论及全程规划

(二)考研政治

1.大学公共课的重要性

考研政治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大学期间的毛概、马原、近代史等内容,一部分是将所学与当年时事政治结合出题。因此把毛概等课程学好了,可以省很多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政治复习可以比专业课推迟的原因。

2.复习方案

政治学科,其实是很容易拉分的科目,它既有理论基础又紧跟时事,所以,政治的最好选择是报一个在线辅导班(一般很便宜),跟班学,让辅导班老师为你梳理时事新闻和答题技巧。

(三)专业课复习

教育学的考研统考科目包括:教育学基础、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共五本书,总分300分。如果要报名辅导班,我个人推荐 (徐影老师)或者 。

教育经济学考研

专业课的复习,可分四步策略:

1.精细化复习

精细化复习,是教育心理学里面总结的一种复习策略,白话讲就是将一个学科的所有科目从头到尾学一遍,打下扎实基础。很多学院在本科阶段都会开这五门课,因此教育学院的学生都会在大学四年期间学完这五门课程,对于要考研的同学,平时学习态度就应该有所不同了。跨考、非本专业的同学可以在本校教育学院旁听或者网络免费学习,如清华大学慕课官网“学堂在线”xuetangx.com或者网易“中国大学MOOC”icourse163.org搜索相关课程,免费学习,还能拿证书。

2.建立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建立,个人的建议是以教材目录为基础扩而充之。如今网络工具发达,思维导图工具颇多,如幕布(全平台),IOS端有MindNode、iThoughtsx。但我个人更建议自己动手用A4纸手绘,将书本、资料、笔记都丢开,凭记忆手绘知识地图,以检验学习效果。

教育经济学考研

知识体系的底层逻辑是为了你能将书从厚读薄、从薄到厚的过程,将整个知识装进大脑,形成检索地图,做题能对应到相应的知识点,将记忆形象化,照片化。同时,将不同科目的知识地图搭建起来,还能方便你将相同的知识点对应起来,形成知识的综合分析思维。最后,知识地图也是方便你最后查漏补缺的重要工具。但,知识地图的前提是将教材从头到尾细细的学完一遍,犹如一个学期学完一本书一样,做好笔记,写个人的理解和思考,批注、脚注等内容。

同时教育经济学考研,教育部每年会出当年的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年都会出版这本大纲,是考试的重要参考材料。自命题的院校也会在官网公布自己的考试大纲。这是一系列,包含三本书:《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考研教育学历年真题超详标准解析》《考研教育学考试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

教育经济学考研

3.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的练习,以专业课为主。专业课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选择题考察知识点都很细化,灵活;辨析题多考察教育学基本概念的辨析能力,这也是教育学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简答题最直接,只要你能背诵知识点就能完成;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都是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每个专业辅导班的教师都会总结自己的答题模板,可以借鉴参考。如果需要,我可以另写一篇介绍总结提炼。

4.真题模拟与查漏补缺

要到哪里去就从哪里出发。考研和四六级考试一样,一定要用真题作为复习材料。真题最接近出题人思维,所以最近五年的真题一定要做三遍以上。无论是专业课还是英语、政治,最近十年的真题最好全部做完。

一是检验复习效果;二是熟悉考试的流程;三是查漏补缺。严格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和流程,答题卡的填涂,每个题型大概所用时间都计算好,精细化考试流程。

四、分数线和调剂

(一)分数线

考研分数线,分两种,一种是全国统考国家线;一种是院校的自主划线。国家线又分为一区、二区线;学硕、专硕线。

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陕西、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安徽、四川、重庆、江西等;

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云南、海南、贵州、西藏、新疆、甘肃、宁夏等。

其中,一区线通常比二区线高10分,如2020年的国家线。

教育经济学考研

考研只能报名一所学校一个专业,整个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国家线就是所谓初试笔试的成绩作为进入复试的分数线,进复试与否首先需要满足复试国家线,包括总分和单科分数线,如2020年教育学的总分分数线,A区是331分,英语、政治是单科46分,专业课138分。然后看你是否满足所报考院校的分数线。只有同时满足这两条线才能进入复试。当你满足国家线但又不能满足报考院校的分数线时,可以进行‘调剂’。

(二)调剂

教育经济学考研

所谓调剂,学校每年都会有固定的招生名额,当报名名额不足时可以在国家线之上的考生当中接受调剂名额,参加该校的复试。

复试的关键,就是在于速度。越快知道有调剂名额的学校越早与之联系越好,因为每年每个学校的调剂名额都不一样,当然其中以二区学校为主,当名额满后就不再接受调剂名额,所以需要考生搜集调剂信息。每个学校的调剂信息会在国家线公布以后在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公布接受调剂的名额。

但热门的调剂学校,在接受调剂名额时可能会接受比招生名额更多的人参加复试,也就意味着最后是有淘汰比例的。

五、复试

复试的时间在每年的三月中下旬,整体而言,4月1日前能收到结果。

(一)笔试

研究生复试中第一部分是笔试,考试内容会在复试方案公布,指定考试科目或参考书。一般就是初试科目之一,自主命题院校或很好的院校可能会考非初试的科目。比如曾经有学校复试笔试的考试科目是《德育原理》,参考书是导师自己的书。笔试也有分数线,笔试不达分数线时会直接落榜。

教育经济学考研

(二)面试

1.外语面试

(1)自我介绍

外语面试一般先有自我介绍,这部分也可能是在专业课面试时进行。或者直接没有自我介绍。但保险起见还是要准备。

(2)抽题

外语面试的老师一般从外语学院请。英语面试多抽一个话题进行对话,考察的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没有这个基础,各位同学可以请教英语好的同学或老师。

2.专业面试

面试,首先是着装要得体。得体,不是说你得西装领带一套职业装。你的身份是学生,学生就该有学生的样子。现在的场合是研究生面试,是师生见面会。男生理个发、洗个澡(我知道男生都不讲究卫生),清爽干净些,精气神十足,没有自信的话可以买身新衣服穿可以提高自信;女生扎个马尾,可以化淡妆,严禁高跟鞋、短裙、过露。总之,学生是什么样你就什么样。

(1)自我介绍

这里已经说过,可能是中文也可能是英文,总之要准备。精炼、准确、完整,而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要考虑好,比如不能暴露自己的缺点。

(2)抽题、答题

面试的第二的部分是抽提回答,这部分属于专业问题的提问。两种情况,一你会,刚好是你熟悉的;二是你不会的,完全没准备。

先说不会的,你可以诚实汇报说你不会,请求换一个题目。态度一定要诚恳,不能撒谎、胡编乱造。在专业人士面前就不要不懂装懂了。导师都是人精,你开口就露怯。

这里也提一点,面试官最不喜欢耍小聪明的人,油嘴滑舌的人。你可以不会,但是态度绝对要诚恳,不撒谎是基本的要求。导师最喜欢的是勤奋、努力、靠谱还聪明的人。

我们再来说如何回答你会的。一、先给结论再给论点论据;二、条理化,不可来回说车轱辘话;三、可能会问你是否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你可能紧张忘记了什么点,可以在这时候补充。

(3)提问

①专业知识提问

前面已经有过专业问题的回答,更多的情况下可能是非专业知识的提问。如果提问,则会是一些基本的学术问题。

②非专业知识提问

非专业知识的提问,涵盖范围很广,如个人业余爱好、优缺点、喜欢读什么书、恋爱经历、谈一个你喜欢的老师、说出你的家乡的一个风景名胜等等等等,可谓无奇不有,脑洞大开。这些都不是平白无故提问的,他其实是在从侧面考察你的个人品性,做事是否靠谱(我们说过,导师是在招聘合作伙伴)。总而言之,面试,是考察个人的综合能力,绝非简单的问答而已。

(4)你还有什么想问我的吗?

在整个面试完成以后,在你走之前面试官可能会再问你是否有什么要问他的?这是整个面试环节中可能最让你感受到平等的时候。这是最好的环节,若你遇到了,他还是在考察你的思考能力,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教育经济学考研,适当提一个问题就好。但最好是问和未来读研有关的事情。比如导师的研究课题中的学术问题、未来如果要读博研究生期间应该怎么做准备等。

六、研究生到底读什么?

我先给出我的答案:学术思维训练。

(一)问题意识

学术研究,需要有问题意识。

写学术文章、做课题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但是,研究生对现实的教育状况并没有什么特别清楚的认知,所以难有问题意识。

文章是作者为解决某一问题提出的观点或解决之道,为现实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建言献策或是在理论上将某个理论向前推进一步,解决某个理论问题。

(二)写作能力

1.遣词造句

学术文章的写作,最讲究文从字顺、表达准确。入门的学生,最基本的就是做到语句通顺。这要看个人的基础,当然也可以通过训练达到。整体而言,我个人最喜欢的风格是深入浅出,能将深奥的专业名词、学术用语撇开,将学术文章写成一个普通人也能读懂的文章最好,也是最高境界。像某些大教授喜好用生僻字的癖好,不过唬人而已。

2.逻辑思维

写作的能力,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一篇文章,有它的逻辑递进层次。最常见的是三个W教育经济学考研,即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业内统称三段式。延续问题意识的表达即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作者给了什么观点、建议。

逻辑思维能力不是简单的学一堂逻辑课就能习得的能力,而是经过严格学术训练养成的思维习惯。对于文科生而言,这是较理科生而言天然缺乏的一种东西。理科生的数学、物理思维训练是最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可是文科生最缺乏的就是这种逻辑训练。但文科生的优势在于丰富的想象能力教育经济学考研,所以文科生可能更适合于哲学研究。对于教育学而言,有一个方向叫做教育哲学,这是很适合文科生的研究方向。但,哲学家,实在太少。

(三)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

如今学术界人人随口谈创新。每个写文章的人、申请课题的人都绞尽脑汁变着法儿的夸耀自己的研究是何等的有意义,研究较之前人有何创新之处,较之现实或理论有何意义。可是,对比现实教育,我们又进步了多少呢?学术研究又解决了多少现实问题呢?

我相信很多大学老师在教育学原理课堂上给「教育学」下定义时,都会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可这门学科,发展至今,对于今天的教育问题又解决了多少呢?教育界,每一个号称教授、专家、学者的人,恐怕都要负责。

我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各位,可以称得上创新的研究,恐怕都是极少的,不要被那些唬人的学术名词吓倒。前人的经验固然可贵,可经验都是个人的、主观的,有时代局限性。有些经验对于处在时代不断进步的年轻人而言是很可怕的。没有经历过的经验,听再多的经验也白听。所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不能替代。人生也一样,需要我们去经历、磨练。如同考研,不经历过一次,都不知道自己可以这样奋发图强。

七、读研有何用?

老实说,人,不一定非得读研。我说这话不是说我读完了就怂恿大家别读。我还是那句话,做你喜欢的事,做你擅长的事。你喜欢才会研究,研究才能擅长;擅长才得心应手。如果你有经商的才能那自然不用考虑读研,如果你有很好的口才或许可以做一个好的销售,如果你有很强的执行能力、策划能力,你可以做一个很好的策划人,总之,人生不是非得读研。但,我们现在要谈的是要读研或已经在读的人,对大家有什么帮助。

首先我想谈现实问题。鄙人家乡最近几年中小学人才引进都只要研究生或者六所免费师范本科生。当然你可以说通过事业单位考试进体制这完全没问题,但人才引进通常压力会小一些。譬如我的心理学室友就是通过人才引进去了高中,给编制,给钱。当然,能不能去,要看你符不符合条件,比如前面谈到的专业是否对口、是否为党员、是否有学生会干部经历、是否有教师资格证等等。

其次,务实之后,我们来谈理念。我想,读书仍然是当下最容易改变个人命运的方式。都说寒门难再出贵子,今天的整个社会都存在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难以改变,只能接受,甚至有生物学研究说人的基因就决定了人的不平等,即智力的不平等,这可能是最大的不平等。但最平等的是我们人人都有24小时,每个人都有一生的时间,就看你怎么过了。

研究生能带给你的,是一种学术训练。学术训练看起来可能一文不值,但我还是愿意相信,你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的事,全部组成你的过往,奠定你的人格特质。用更高一层的话说,念书(你接触的人、所处的环境也是一种熏陶)影响你的观念(思想),观念(思想)影响你的行为,行为影响你的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你的命运。仅此而已。

最后,祝各位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人生的追求,能时时满足,实在太难,但也不可失去一点生活的希望。人,总是走一步看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