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专业考研:双一流?学硕专硕?跨专业?聊一聊考研难以抉择的那些事




2022-07-07 05:01:15
作者:gong2022
0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5月,部分同学已经备考一段时间了,但小田心知道,还有部分同学仍处于犹豫阶段。

“要不要考研?考什么样的学校?考哪种类型的研究生?要不要换专业?”这些问题困扰着自己,挥之不去,但又决定不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考研选择的那些事儿。正在犹豫的同学乘此机会好好思考一下,已经确定学校专业的同学也可以再次思考,坚定选择。

田心·夜话 | 关于考研的抉择

选择 ✖️ 院校

双一流” or “非双一流” ?

关于院校选择,以前我们的选择标准是“985”、“211”,“985”高校共39所,“211”高校包括“985”在内共112所。2017年教育部公布新的评价体系,即“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我们可以理解为“双一流”是在“985”和“211”的基础上略作调整的评价体系。

至于应该选择“双一流”院校还是“非双一流”院校?小田心认为,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双一流”高校能给我们带来的实际优势,另一个是我们自己的实力。

相比“非双一流”高校关于跨专业考研,“双一流”高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确实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优势。

首先是找工作时的优势。小田心明显感受到“双‘双一流’”(本科、硕士均为“双一流”)比“单‘双一流’”(本科不是“双一流”、硕士是“双一流”)更有竞争力,“单‘双一流’”又比“非双一流”(本科非“双一流”,硕士非“双一流”)更有竞争力。尤其是在央企、国企、高校等单位的招聘中优势明显,甚至某些考试定向只能由这些学校的学生参加;私企的招聘受这个影响相对较小,但也是存在的,某些大厂的宣讲会首选便是这些“双一流”学校,自然你的消息来源就会更多。

关于跨专业考研

其次是继续深造的优势。相比“非双一流”,“双一流”继续深造的机会更多。“双一流”有更好的教师资源和研究平台,出国交流的机会也更多,硕士期间能更好的提升科研能力和增长见识,申请外校博士时的竞争力和找工作一样,“双一流”高校的同学会更有优势。而且,“双一流”本身也有更多的博士点,如果你的硕士生导师也是一名博导,那你读博的机会是不是大大增加了呢?即使你的硕导不是博导,但同一个学校的博导愿意招收你的机会也是更大的。

最后是环境优势。从长远一点的角度来说,相对较好的学校确实能接触到相对优秀的同学和前后辈,在学校里面,这些人影响着你的思维和学习工作方式,帮助你更好地成长,出学校之后他们也是你的社会资源。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双一流”有这些优势,就认为其他院校的研究生不值得考、不值得读,最终我们还是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去选择院校。

首先,对于一些学习基础确实比较薄弱,只希望通过读研究生提升学历并不是非名校不可的同学,小田心认为从一开始就选择一个相对容易的学校也未尝不可。与其在一志愿失利后苦苦搜索、等待调剂名额,不如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院校,学习压力相对也小一些,备考状态会好一些。

其次关于跨专业考研,对于一些不想承受失败,不想二战的同学来说,“非双一流”是一个比较保险安全的选择。小田心见过普通二本一战“985”成功的案例、普通二本二战“985”成功的案例,同时,也见过很多失败的案例。考研是一个实力加运气的考试,能不能考上不仅取决于你的决心勇气、学习能力,运气也很重要,所以,如果由于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原因绝对不想二战的同学,不妨一开始选择一个成功几率大的院校。

总之,小田心建议,有能力和有条件的同学尽量冲一冲“双一流”,毕竟从小田心的实际体验来说,“双一流”确实给大家在就业、深造和个人成长方面带来了很多益处。但是,最后要不要选择“双一流”,请根据你的考研目的、学习能力、心理承受状态综合考虑,选择之后也希望大家不要后悔,有承担后果的勇气。

选择 ✖️ 学位类型

学硕 or 专硕 ?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在统一时间招考,但是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的差异。学术学位按学科设立,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以上是官方的解释,下面小田心从自己的感受来说一下这两者可以如何比较、选择。

首先,同一所学校的学硕和专硕在招生和培养上是不一样的。从招生条件来看,学硕招生人数一般比专硕少,具有稀缺性;从英语来看,学硕一般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英语一的难度大于英语二;从考题来看,学硕的考题一般比专硕的考题更有深度一些;从学校培养来看,学硕的课程比专硕的课程更加学术一些,以川大新闻传播类专业为例,学硕课程的可选择范围比专硕要大,而且由于人少,采用的是小班教学模式,同学们有更多发掘自身学术潜力和提升自己学术能力的机会。

但是,这样一来,学硕的考试难度相对来说会大于专硕,学硕会要求大家英语要好,专业课要有深刻的见识,复习准备也会更加辛苦一些。而且学硕的毕业难度也略大于专硕,很多在校的学长学姐都明显感受到,导师在论文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硕学生的要求是略高于专硕的,从送审结果来看,学硕论文的质量要求也是高于专硕的。有的同学可能认为要求高是好事,可以逼自己好好学习,但小田心只能说你还是太天真,在强大的毕业就业压力下,谁不想轻松顺利毕业呢?

关于跨专业考研

其次,学硕和专硕的在校时长和学费是有差别的。许多学校的学硕读三年,专硕只读两年,但也有像川大、西政等院校学硕专硕都读三年的情况。对于两年专硕来说,时间成本是低于学硕的,而早工作一年,经济成本也更低一些。专硕的学费是高于学硕的,学硕的学费一般6k——9k一年,专硕学费一般都在10k以上(当然每个学校的情况可能不同),所以专硕经济成本也可能大于学硕。不过,小田心身边有三年交4、5万学费,每个月领600块钱助研补助的专硕同学,也有同样交4、5万学费,但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加起来交完学费还余下好多钱的同学,而大部分同学可能处在奖助金刚刚能和学费抵消或者差一些能抵消的区间。

最后,同学们最关心的应该还是学硕和专硕在找工作上的差异。就目前来看的话,除科研单位、高校之外,小田心还没有感受到学硕和专硕在找工作中的明显差异。科研单位和高校面对同一个学校的学硕和专硕同学的简历,学硕可能会更有优势一些,但在机关、企业、媒体等其他单位里面,同一所学校的学硕和专硕专业差异并不大,更多的是看你这个人的能力和岗位匹配度。

总之,小田心建议大家主要从未来职业出发考虑选择学硕还是专硕,同时兼顾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学习能力等。

选择 ✖️ 专业

本学科?跨学科?

关于要不要跨考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

首先,跨考难不难?考研里面有一个“三跨”的说法,即跨学校(学校层次不同,如普通二本跨考重点大学)、跨地区(两地之间发展水平不同且地理距离较远,如B区海南跨考A区四川)、跨学科(学科之间相关性较低,如工科园艺专业跨考文科新传专业)。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因为它难啊,一次性“三跨”成功的几率也要低一些,所以有这个专门的名词来形容这类考生。其实,很多跨学科的同学一般都会选择比本科更好的学校,所以至少面临着“两跨”的情况。跨考最大的问题就是零基础,别人本科学了三四年的内容,你要一年之内赶上,自然会是一条不简单的路。那么,自己究竟有没有那个学习能力以及克服这些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是每一位跨考生都需要仔细思考清楚的。

其次,为什么跨考?小田心认为,有以下三类情况可以考虑跨考。一是厌恶本专业,热爱跨考专业。可能有的同学本科专业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甚至到了讨厌的地步,却对别的专业向往已久。这类同学,小田心建议你可以跨考,但前提是,你要确定自己是真的喜欢跨考的专业,有学习热情。我也见过本科学一个专业,考研一战另一个专业,然后二战又换一个专业的,这类同学,小田心佩服他不断探索热爱事物的勇气关于跨专业考研,但是如果能提前收集足够的信息,做出更理性的判断,是不是能少走一些弯路呢?二是不满意本专业就业方向的同学。俗话说,人怕入错行,如果你本专业就业方向确实不是你喜欢的,那么可以通过考研改变人生方向。比如有同学本专业是工科建筑类的,这类专业就业大多都要跟着建筑项目走,今年凉山,明年阿坝,对于女孩子来说足够辛苦又不够稳定关于跨专业考研,而她爸爸希望她将来当一名公务员,她自己也比较喜欢宣传方面的工作。最终,她选择了跨考新传。从小田心个人的感受来说,新传专业考公务员在思维和能力上确实也是有优势的。三是想避开考研拦路虎的同学。对于某些偏科的同学来说,考本专业可能有那么一门课就是考研的拦路虎,比如数学。如果有的课程对自己来说确实太难,不妨换一个学科,发挥优势、避免劣势。

总之,对于想跨考的同学,小田心建议你首先找到一个充足的跨考理由,并且足够了解跨考的专业,还要有战胜跨考的决心和耐力。

END

关于考研你还有哪些疑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小田心将不定时以「夜话」的形式和大家聊一聊你们关心的那些事儿。

/ 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