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三个分数线怎么看:22考研党,你知道如何“计算”考上目标院校的难度吗?




2022-07-07 04:10:59
作者:gong2022
0

2022考研资料交流QQ群

最近总是会有同学在择校上面临两难的状态:

“××专业报考难度怎么样?”

“××学校和××学校的某个专业哪个比较好考?”

“××分大概能上什么性价比比较高的学校呢?”

所以考研难度如何“计算”?我考上目标院校难度大吗?

这些问题都是考研人常问的问题但是一定要记住,考研不是只看分哟,以19年为例光看分数的话参考性是不是就没那么大。综合去看,考研有很多因素的。 报录比考研三个分数线怎么看,竞争对手,专业课难度,数学难度这些都是影响我们考研的。

考研,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是考研人之间的信息之战。

考研的难度可以用这个公式说明:考研难度≈报考难度+备考难度,当然还有一些外部的影响因素。

报考难度大致可以看这三个数据:①招生人数 ②报考人数 ③复试分数线(还有专业课难度、推免人数、复试比例……)

备考难度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看:①跨考力度 ②自身基础 ③偏科程度(还有备考时间、备考地点、备考心态……)

文章很长,都是干货,

但看完会比其他22考研人择校上更稳、更准!

报考难度

1.招生人数

这个数据是关键,一般在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上都可以找到,大家一定要随时关注,尤其是实际招生人数。建议大家到目标院校官网上搜一下近几年的拟录取名单,数一下实际录取多少人,记得区分全日制和非全。

招生名额多,考上的几率就会大,复试的难度就会较小。看一下连续几年的数据,得出平均值,做到心里有数。

2.报考人数

从报考人数上可以看出这所学校的报考热度,知道需要从多少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这对于考研院校的选择至关重要。部分院校的官网上可以找到这一信息,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去贴吧论坛知乎上询问下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

一些热门的211/985学校,经常会出现报考扎堆的情况,报考人数多,势必会导致难度加大,大家选择这类院校时一定要谨慎。

3.复试分数线

考研三个分数线怎么看

复试线是很直观的数据,一般来说,复试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越好的学校的热门专业分数就会越高,专业排名越靠前的学校分数线也会越高。

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清楚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个学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判断目标院校的报考难度,

需要综合哪些数据呢?

1.报录比

报录比是指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比如考研报录比5:1就是是五个人报名只能录取一个人。这个概念里包含了两个指标: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报考人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这所学校的热度,有的学校可以在官网上查找到总报考人数,但是较多院校会只提供招生人数,一般院校的招生目录都会注明拟招收人数和其中包含的推免人数。怕有的同学不太明白,这里讲一下推免是直接不用参加硕士统考的,所以在总录取人数里面还得把推免人数去掉再计算报录比。报录比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界线”,双非院校和985院校的报录比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没办法用统一的报录比指标去确定难易程度,像热门的985/211院校每年都会出现扎推报考的情况,这样说同学们们明白了吗~

2.复试比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意思就是进入复试的人12个,最终只录取10个,复试一般刷人没那么严重,复试比1:1.2——1:1.5都算是正常情况。如果你报考的专业复试比超过了1:1.5那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但是复试比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更容易在复试中逆袭,这个小可爱们就要自己斟酌了。给大家举个例子,南京大学的法硕复试比已经达到了1:3或1:4的程度,也就意味着3、4个人只录取1个人,这个数据就真得很恐怖了。

如何衡量备考难度呢?

1.跨专业考研力度

“跨专业考研一时爽,一直跨专业一直爽 ”,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大有人在,跨专业考研也分一跨二跨三跨,最惨也最有勇气的就是三跨了。

如果对跨专业考研专业没有一定的了解考研三个分数线怎么看,或是感兴趣,就要慎重选择了,可别头脑发热随大流。

跨专业考研在收集信息上会有局限,压力也会大,在专业课上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在考之前都要搞清楚。

跨考难度

『难度等级表』

难度一:本地区、本专业、本院校

难度二: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

难度三: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

难度四:本地区、跨学校、跨专业

难度五: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

难度从上到下越来越难,我们俗称的“三跨”指的就是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近年选择跨考的同学越来越多了,选择“三跨”的同学也不少,有的同学跨考是为了追求自己一直以来的理想,高考没能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考研的时候实现;有的同学跨考则是因为现实,本专业就业、发展不理想等原因。选择跨考就意味着要踏进未知的领域,所以注定跨考的难度会比考本专业的难度大、冒更大的风险,在决定跨考之前这些问题一定要考虑到。

考研三个分数线怎么看

2.学习基础

学习基础主要包括大家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备考程度等内容。从个人的学习能力来讲差别不会很大,但是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个人的学习基础肯定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咋择校的过程中尽量就不要选择需要考数学这门科目的专业。首先数学是一门很费时间的科目,想要弥补这门弱势学科会消耗大家大量的时间,容易顾此失彼,其次前期基础不好后期学习会很费力,很容易赶不上大家的进度,自己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考研备考来说,虽说主要看后天努力,其实自身的基础也很重要。如果基础薄弱的话,光前期打基础就用了不少的时间,后期很容易动力不足,追不上大家的进度。

所以说,基础薄弱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考数学的同学,基础不好很容易后期错误率不降反升,相当打击自信心。

3.偏科程度

有些同学可能会存在很严重的偏科现象,比如说不擅长英语和数学,为了保证单科通过国家线,要把用于专业课复习的时间挪到弱势科目上,很容易顾此失彼,尤其是数学这一特别耗费时间的科目。

所以要不要选择考数学的专业一定要慎重选择。

备考建议

1.提前作计划,并列出轻重缓急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复习计划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复习计划里一定要明确一点: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并且要尽量将这样的计划做细一些,最好细致到一周内(甚至一天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这样详细的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更有目标感考研三个分数线怎么看,落实起来有据可依也会更好。此外,在制定复习计划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科目,为薄弱科目的复习多安排些时间。总之,考研复习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

2.不同科目交叉复习

很多同学在学习与制订复习计划时,总是喜欢半天或一天复习一个科目,而且一下复习很长时间,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研究表明,内容的相似性越大,相互间的干扰也就越大。而且因为复习一个科目的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在复习时应该不同科目交叉复习,如果能做到文理交叉复习,则效果会更好。

3.做好笔记

在认真复习、听辅导讲座的同时,一定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种颜色的笔。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后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4.复习要手脑并行

有同学在复习的时候,往往只用眼睛看。如只看数学公式、英语单词,不动手写,也不动口读。结果发现,在做题的时候往往将公式写错,将单词遗忘。朱熹曾经提出,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考研三个分数线怎么看,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加上一个最好加上一个“手到”。其实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多通道协同记忆。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到注意力集中(心到)、眼睛看(眼到)、嘴巴读(口到)、手在写(手到)。此法尤其适于复习外语、政治、数学公式这类一记忆性较强的学科内容。

5.善于利用资料、利用资源

善于使用辅导资料,利用课本。使用辅导资料来复习可以快速上手,也就是把课本的内容浓缩在资料上,但这要注意,辅导资料最好要有三本;一本知识点比较全的,一本真题,一本知识点与真题并列的。

课本可以用来验证某些题目答案,用来解释你的某些困惑。

6.借鉴往年考生复习备考经验

借鉴往年考生的复习备考经验还是很有帮助的。往届考生经过了考研全过程的锻炼,对复习备考的过程往往有比较成熟的认识和经验,尤其是在合理安排时间、确定复习重点、适应考试环境等方面,可以帮助新考生合理地安排复习计划、设定复习目标,并获得对考试环境的初步认识和了解。

备考程度主要在于大家备考时间的长短以及备考期间的心理状态,一般我们考研前后会占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特别是现在考研情况这么严峻的情况下,更要早做准备了,并且在校期间不仅要准备考研,日常的课程和学校给的任务也要兼顾,这样算下来的话其实时间是不多的。考研期间身边的朋友都在忙着享受大学生活而考研人却永远在自习室埋头苦学,考研的孤独、落寞有的时候真的只能一个人去承受,在考研路上走不下去的人可能不是因为专业课有多难而是受不了身边的诱惑,所以小编希望小可爱们能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多想想以后的人生而不是眼前转瞬即逝的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