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时间:教育学考研如何做一个更详尽的时间规划?




2022-07-06 15:05:42
作者:gong2022
0

一般来讲,教育学考研可以分为一下五个阶段,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指任务!

一个手掌五个手指头是我们备考的五个,为了让大家牢记,就看看自己的手掌:

大拇指是第一个学习阶段:

入门熟悉、理解内化阶段。

食指是第二个学习阶段:

背诵记忆、段进一步内化阶段。

中指是第三个学习阶段:

背好熟练、深度内化阶段 。

无名指是第四个学习阶段:

开始做题、理论结合实际阶段。

小拇指是第五个学习阶段:

把题做好 、完美呈现阶段。

每个阶段都是极其重要,不能分割开来,任务也是交叉和重叠的。后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必然以前一个阶段的完成为基础,后一个阶段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也直接由前一个阶段任务完成的好坏来决定。如果越过一个手指跳到另一个手指的阶段,任务完成起来是有难度,效果是打折扣的。

只有牢记五指任务,钻紧拳头,着紧发力,效果才能最大化!

|接着我们来了解没有成功的原因:

总的来说:

没有足够明确学习阶段的划分。进而不能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具体来说:

•第一个阶段花费时间过长,但是没有明确任务重点,只是机械的履行任务。

•在第二第三个阶段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再加上第一阶段的机械化学习,拉长了时间阶段。

•对第四阶段的不重视,迟迟不开始。一直停留在第二阶段,觉得自己只有达到第三阶段才能开始进入第四阶段,进入第四个学习阶段的也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将任务流于表面,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系统的题目训练。

•很难达到第五阶段。

|再接着我们来总结经验教训:

整体来说:

教育学考研时间

明确你从出发到终点,会经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详细来说:

•第一个阶段:入门熟悉、理解内化阶段(分为入门熟悉和理解内化两个分段)

如果是现在3月看到文章,那时间是刚刚好。就以现在的这个时间段,以学术五科目的学习为例,老师带大家整体部署。这个阶段时间花费的最长,最为重要,但也最容易流于形式。

①第一个分阶段:入门熟悉阶段 。

关键词 :结合教材精讲课和心意讲义看教材,看书并标记出不会不清楚的知识点

入门: 3月-4月—5月上旬

跨专业也好,本专业也好,都需要踏上全新起跑线。在明确自己报学术和专硕后,一定要将教材课本落到实处(一定要记住没有哪个资料能好过原始的教材)。教材拿到手后,大概规划下第一遍的时间。有两种学习方案可以选择:

一种是速度比较快,好奇心比较强的同学,可以花20天的时间把五本到六本教材整体的看一遍(不参考任何的视频和辅助学习资料)如果时间非常完整,一天可以花八个小时看书的花,看完一本书需要四天左右(是很用心的看哦)。如果不能每天抽出这么多时间来看,那就是一周左右一本书,30天到40天可以看完一遍。这样看书,是简单的入门,知晓自己所考试内容都有哪些,心里基本铺个面。

看完这一遍,感觉教心比较有意思,喜欢;外教史最头疼,教育家和名字都不顺,那么多国家,简直蒙圈了;但是喜欢的教心里面的实验和专业术语又好多,外教史呢虽然东西多,但理解起来没有那么困难;其它的教研最无聊,直接看不进去;教原分支高,理论性强;中教史,我们国家的历史,我是文科生啦,一般般啦~~

这些都是简单的感觉,可能是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深究,但对第二遍自己的复习起到一个实践出真知的作用,而不再是听说哪科很难,听说哪章很难;也能起到一个兴趣的培养。第一种方案要注意的是,专业跨的实在远,自学能力实在差的同学要及时的调整,哪个科目自学看下去有困难,就赶紧停止自己摸索,借助外在的辅导和帮助。

第二种方案是一些速度没有那么快,喜欢追求质感的同学。可以直接把时间铺长,每本书根据自己的时间规划,给到10天-15天的时间;结合课程一点点抠,五本书下来需要两到三个月。尽量控制在5月上旬要结束第一轮的入门阶段的学习。

在入门熟悉阶段,大家的核心任务:

一是熟悉知晓自己的考试内容——例如:教原是一些重要理论知识的阐明;让我们清楚教育是什么;进而教育学在研究什么,还会讲到宏观的功能,制度,目的,进而也有微观的课程,教学,德育,最后还有主人公老师和学生。中教史呢,只有我们国家一个主体,按照时间轴铺开,从原始社会到夏商西周再到我们熟悉的秦汉到清末,接着到了以维新变法展开的教育活动的近代,最后呢就是我们熟悉的现代教育了。

二是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例如: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理,不是很明白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四个认知阶段的核心内容不会提炼;负强化和惩罚有什么区别;加涅的信息加工搞不明白。。。不说了,教心太多不明白了。。。标记好哦

②第二个分阶段:理解内化阶段:5月上旬—7月上旬;两个月时间;关键词 结合教材精讲课和心意讲义看教材

这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阶段,不能再流于表面的学习。要带着脑袋学习,听课,看书,如果需要记笔记的话,记的内容最好是课程讲到的补充,听课后对内容的理解,或者是自己思考建构后所得到的框架,体系。

这个阶段给了两个月的时间,大家一定要规划好教育学考研时间,因为8月要开始系统的记忆了,7月上旬,最晚不能拖到中旬,要结束自己的第一个大阶段(包含了入门熟悉和理解内化的两个分阶段)。开始强化课程的学习,明确重难点,做好第一个阶段的收尾工作。为8月的记忆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信心基础。

在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

一是构建知识框架:每个科目每一章节或大块儿的知识体系都要构建起知识框架,最好是能落实在笔记本上,在第二个阶段通过背诵再往框架里面完善具体的内容。

二是理解消化每一科目每一章节每一块儿知识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入门阶段标记的不清楚的内容。例如:搞清楚了要弄清教育心理学的同化和顺应需要先了解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是利用已有图示把新刺激整合到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也就是用原有的认知结构认识新问题;顺应是改变原有认知结构去认识新问题。

除此之外,还是要理解深化一些文字背后的内容,举个很简单的日子,在你看到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不 象解释教育规律的学科)时,要思考什么是教育问题,什么是教育现象。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教育学考研时间,教育的人口功能那块儿,会看到教育改善人口结构,但有没有想过什么是人口结构,怎么通过教育就能改善人口结构呢。

三是内化,也就是搞清楚重难点知识的内涵:例如在这个阶段的确背不下来赫尔巴特的全部思想,但是你需要大概知道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指的是跟道德教育相关;你也背不下来教心的加涅信息加工模式,但是你搞清楚了三级信息加工是哪三级。

教育学考研时间

这个阶段,如果还是像入门那样,就是看,不思考,不动脑,不用心,不走情的话,那就基本是老师说的流于形式了。

这个阶段,核心还是看书,但是需要用心,用脑,用情。让脑子真正转起来,对知识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来的,但凡有一点这样的“科学家精神“,你的理解和内化会在努力之后收效颇丰。

第二个阶段:背诵记忆阶段

7月末-10月上旬 2个半月 第一轮记忆 关键词:结合重点明细课程明确重难点后,背诵心意重点明晰讲义。

如果前面两个分阶段任务完成的漂亮,这个阶段的背诵记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这个阶段,要整体的背,按科目来,按框架来,能多背就多背,不要挑三拣四。当然,要注意不能因为抠细节而轻视重难点。

关于记忆方法,首先是掌握框架法,其次是关键词定位法,找到核心概念,然后按句子的主谓宾定位,最后再加定语。最后是逻辑思维法,有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适当调整知识点的顺序方便自己的记忆。具体的方法御用,在后面跟着老师具体学习。

第三个阶段:背好熟练化阶段

10月上旬-11月 +12月 第二轮记忆+第三轮记忆 关键词:背诵心意考点串讲讲义。

在第一轮记忆过程中,会有一些怎么背都背不下来的内容,分析这些内容背不下来的原因,是没有理解还是就是记忆盲区。如果是前者的化,回归课本或者课程或者跟咱们心意辅导员老师沟通,务必搞清楚;如果是记忆盲区,就先储存起来,临考试再背,把握近因原则。

除了怎么背都背不下来的内容,第二轮记忆要搞得是背了容易忘的内容。这些往往都是一些重要的比较难的内容。那么第二轮就不用像第一轮那样,都背。而是要相对快一些的过那些已经很熟悉的内容,把时间花在重难点和容易以往的内容。例如:教育学原理的教育与人那章相对简单教育学考研时间,但是课程和教学非常难,特别是课程这一章和教学里面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这些内容,就需要重点记忆。

第三轮记忆呢,就是查缺补漏。背做题过程中发现掌握不牢靠的内容,之前老忘的内容。

在第二第三背书记忆熟练化的阶段:可以掌握一个小方法就是各个击破法——把记忆盲区的内容整理成小卡片,便携袋,去哪都看,每天都看,不相信记不住。背书呀,有的时候就要拿出狠劲儿。

第四个阶段:开始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做题阶段

8月-11月 关键词:背诵心意考点串讲讲义+做心意习题库和心意模拟题

第一个分阶段:做小题 :8月-9月。知识的简单应用,伴随着一轮记忆会练习选择题或者名词解释,通过心意习题库的小题可以检查小知识点的把握。因为还没有足够熟练,完整的大题还不能写出来,这个阶段可以试着写下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这一类大题的思路。

第二个分阶段:做大题:10月-11月20号左右。知识的深层次应用,绝对不能只停留在选择题的疯狂练习教育学考研时间,也不能只写大题的点,更不能把所谓的答案画在讲义上,要实打实的练习题目;这个阶段可以按科目来做题;可以把心意的真题以整套或分套穿插进来,这个阶段,可以先不要抠时间,而是完整的写,能写多少内容写多少内容,把自己的思路打开。

一定要记住,做题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检验各科知识掌握的最好的办法,永远不要忘记,上考场是去做题的,而不是去记笔记,更不是提问回答!而前面的入门,背诵,背好都是为了做题做准备!

也不要担心,说没背好,先不写,其实你永远不会感觉自己是背好的,因此就在做题中检验到底哪没背好,通过题目调整自己的记忆!

第五个阶段:把题做好阶段

11月下旬到12月

关键词:做心意模拟题+适当回归课本

留有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做题,不一样的是不能再分科,要完整的进行套题的训练,这个套题可以是往年的真题,也可以是咱们心意的模拟题,不管什么题,上考场前一定要做到3套到5套的完整套题。在做的时候,第一套可以先不控制时间,敞开了做,看看自己的知识储备。但是需要记录每个题型花费的时间,如果做完严重超时,去分析哪种题型超时,进而调整。这么一套套下来,时间控制就不再是个大问题。

除了时间问题,就是题目的质量问题。把每一次模考都当作是真正考试,这样就会使出浑身解数让每道题目完美化,在此过程中,也熟练了答题的思路。

记住每次做套题的感觉,是痛苦的还是刺激的,要把所有痛苦的感觉铭记,找出痛苦的原因,避免真正考试这种感觉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