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良(二)父辈“阴影”下的高考与考研_父亲(陈书侨简历)




2024-04-28 07:51:32
作者:gong2022
0

原标题:陈书良(二):父辈“阴影”下的高考与考研

编者按:应该没有人会否认陈书良老师在学界的地位,尤其堪为六朝文学的大家。此次专访主要是聊他的求学经历,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与此相关的——惊恐忧惧起也好、起伏跌宕也好,甚至不可理喻而恍如隔世的、他“口述历史”般亲身经历并切身体会的近一个甲子之社会发展进程的种种变迁。应该说,他的意图很明确,就是告诉当代青年人:社会进步来之不易,改革开放不能倒退!任何观点欢迎留言探讨。



目 录

一、我们的大学曾经匪夷所思

二、父辈“阴影”下的高考与考研

三、记忆中的易中天以及那个提篮子的小姑娘

四、“改革开放”来之不易,“文化大革命”绝不能重来!

五、君子、大丈夫?中国迫切需要的是“先生”!

二、父辈“阴影”下的高考与考研

陈书良(简称陈):在高考恢复这个大背景下,我在什么地方呢?我是一个搬运工人,在北区搬运站。我跟学生讲,你们见过我们那个年代的搬运工人吗?有学生回答见过,然后他就描述了一下,我就讲,错了!你讲的搬运工人是现在的装卸工人,坐在汽车上面,货来了背下去,装上去、卸下来,而我们那时候搬运工是拉板车的,货放在板车上从一个地方拖到另一个地方,所以我们都很熟悉老长沙的坡度和弯度。

尹建华(简称尹):75年的时候,您多大?

陈:我是47年生的,75年我28岁,那时候我已经结婚了。



陈:听到中央要恢复高考,那么我们就开始打听:年龄—没有限制,婚否—没有限制,然后大家就准备高考。这个时候我就想考古代文学——因为我们家里就是搞古代文学的,我想考中文系,但是思来想去,顾虑重重。我有三个顾虑,第一、我没有读过大学,高中毕业丢下书本太久了;第二个我是个搬运工人,所在单位也不是文化单位,也不是学校的教育部门要去进修的;第三个我的父亲他是一个国军军官,黄埔第四期毕业,和日本人打了八年,抗战胜利以后国共内战时被刘邓消灭了——应该说共产党的军队消灭了我的父亲,那么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反动军官——文化大革命以后我的档案公开了,我的档案上面都盖了章的,盖着“不予取录”的章子。

尹:您是在哪儿念中学的?



陈:我在明德毕业的。那个“不予取录”章子,是还没有开始高考,大家还在复习功课的时候就已经盖了的!和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我们那个时候毛主席讲“全民皆兵”,到了高中了我们也是民兵,然后搞民兵训练,每个人拿个木棍子。民兵训练最后有个最吸引人的就是实弹射击,那个就没有我的份了!我依然是拿一根木棍子,还要你照样跪到地上瞄准……

尹:给别人真枪,就是不给你!



陈:可能是怕我打什么的,就不会给我真枪,哈哈!命运就是这样的——所以当时恢复高考,我就认为可能不会让我参加考试。为什么后来在长沙市、在湖南,乃至是在全国以及去年纪念改革开放人物几百个人中就有我,为什么引起轰动呢?就是反差很大!当时我就写了一篇论文给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讲从前我的外祖父在武大中文系教书,我很想考入武大的中文系,但是我

有顾虑:年龄这么大,外语也不行,家庭出身的话,我父亲又是这样的情况,看学校里面有没有其它性质的培训班,让我能够到大学学东西。然后就是一直在等消息,我是五月份把信寄给武汉大学的——

尹:是哪一年?

陈:77年,五月把信寄出去,加上我的论文,等待武汉大学回信。五月没有回,六月没有回,七月也没有回,我就灰心了,把之前看过的书清出来整理,就觉得这个大学与我无缘了。



尹:您的论文题目是什么?

陈:论文就是一篇《论姜夔》。当时我住在通泰街,我母亲让我劈柴生火——

尹:那柴是从哪儿来的?还要买柴吗?

陈:要买柴的,就是一些废旧的木头,因为要引火,藕煤要生火——就听见前面院子里面(因为我们那个院子住了几户人家)有人问“陈书良住在这里吗?”,讲的是普通话。我一看,一个中年人很高,长得很魁梧。他就问,你是陈书良?这是你妈妈吧?我说是。他就讲,我是武大中文系主任叫张广明,因为我是益阳人,学校放假我回益阳去,来这边找你这个地方已经找了我两个小时了。我就讲是我写的信,他就讲你的信在我那里,你的信我看了,找学校校长——那时校长是刘道玉,找校长、党委书记都汇报了。大家看了你的论文认为你不需要考我们中文系,你直接考研究生吧。我当时很激动啦,后来我讲了很多客气话,我妈妈又做了很多好吃的东西,但根本没有吃他就走了。



尹:那时候,您父亲还健在不?

陈:我父亲他不在了,我父亲他很早就不在了……,我给你看看我父亲——哎,我呢,是“背父所生”,你知道吧?

尹:“背父所生”?

陈:就是我父亲去世两个多月我才出生。

尹:哦,对了,他是在哪儿过世的,是在打哪一战的时候?

陈:淮海战役。我给你看看我父亲的照片(拿出手机)……,这个雕像就是我父亲!他打过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我在台儿庄战役亮了我父亲的名字以后,台儿庄那些当地的人,不要我坐车参观台儿庄而是做轿子参观台儿庄的,他们抬着我……



尹:哪一年?

陈:2016年。我父亲是有功劳的。张广明老师就说,我们和党委讲了,你就考研究生吧,考我们中文系的古代文学。我当时很激动,也有点“害怕”,就找几个对我很好的老人家商议,这之中,有一个人就是之后当过省文史馆的名誉馆长的陈云章。他就跟我讲,好不容易邓小平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党中央的政策放宽了,年纪也放宽了,成分也放宽了,党中央政策这么好,他不能光在上面呼唤,下面你们这些优秀人才,应该站出来用自己的行动支持改革,让改革能够顺利进行。那既然我有机会去考,我就要勇敢的站出来,用我的行动和中央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相呼应。以后我就用积极的态度准备考研。

尹:那个时候提了“开放”没有?

陈:提了!恢复高考的时候就已经提了“改革开放”。(2/5未完待续)

◆特别说明:抢“鲜”阅读陈书良老师尚未出版的自传《通泰街》首章:卜居“阅读原文”。



嘉宾简介:陈书良。湖南长沙人,出生于1947年2月,湖湘书香世家。高中毕业后适逢文革,盐车长坂而自学不懈。1978年考取武汉大学魏晋隋唐文学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历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学所所长,湖南商学院文学院院长、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等。学术上服膺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治学方法,承继朴学传统,醉心六朝文化,独立特行,著作甚丰,人称"六朝人物"。

黑体和小标题为编者所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