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视的“西南性”与“中国性”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举办2017年研究...




2024-04-20 17:50:33
作者:gong2022
0

原标题:互视的“西南性”与“中国性”: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举办2017年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展览海报

6月5日—20日,以互视的“西南性”与“中国性”为主题的“‘西南?启程’—— 2017年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在重庆举行。展览汇集了41位硕士毕业生的120余幅优秀作品,涉及中国画、油画、雕塑等艺术类型。作品从青年学生的视角,以国家的文化形象和人民的艺术生存为切入点,将研究生层面的艺术语言和国家艺术发展的现实问题相结合,积极探索全球化语境下我国现代文化形象的塑造。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创建于1950年,为国家最早设立美术教育的四所师范院校之一,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内第二批获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艺术院校。60余年来,先后汇集了一批抗战留渝的艺术家,如张宗禹、苏葆祯、李际科、刘一层、尚莫宗等,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其中,彭伟副教授的《而立之年》获得2014年第12届全国美展金奖,并位列第1名。

本次作品展是西南大学在强调自身艺术创作传统的基础上,以文化价值引领研究生培养的一次探索,尤其凸显从“西南—中国—全球”三个层面进行的文化互视和提升,进而培养致力于塑造现代文化大国艺术形象与提升人民艺术生活的专业人才。研究生在三年的学习中,除完成绘画技法的学习外,还在导师的带领下,走遍国内名山大川,寻访各地风土人情,尤其是立足西南丰富的文化资源,试图从西南的视角,提升与丰富当下的“中国性”与“全球性”,同时在“全球性”与“中国性”的文化来返之中,提升与丰富“中国性”和“西南性”。

展览策划说明:

多年来,对于“西南”的认同,一直游弋在边缘。

“双关”性的身份基底,先天圈定出一个狭窄的地理空间。来自西南大学的这群“艺术共同体”,迷恋的绝非西南风土人情,反而足迹遍布“天下”。为此,“成为与不成为”的两难选择,就不断困扰着他们。

走出困扰,需回顾历史。袁隆平拾起水稻,吴明珠看护西瓜,他们致力民生大计的解决;苏葆祯先生醉心葡萄,切入的是民众的艺术生存;彭伟刻画青年头像,隐喻开放30年的中国。学校或学院的几代学人,虽着眼平凡,实则关乎国家民生之大计。这种追求,我称为“中国性”与“西南性”的互视,亦即“中国性”与“西南性”的互为提升丰富,而非简单二元对立。

时至今日,世界开放,“西南”、“中国”剧速纳入“全球”,二元互视变为三元互动。以学术为权重的研究生培养,完成“西南性”的习得后,又何以完成“西南-中国-全球”的文化往返与互视提升,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

这样,以“西南·启程”为题的本届研究生作品展,不仅是一种学术自反,更应是我们的学术期待。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段运冬

【毕业展作品】



黄科又·《无题之一》·布面油画·160x180cm·导师:刘曙光



张欣·《infinity》·布面油画·180x140cm·导师:付念屏



水天慧·《厚重与虚浮》·布面油画 ·150x200cm·导师:马遥



梁维灵·《欲》·布面油画·165×170cm·导师:朱沙



胥宗志·《偏安之八》(2)·布面丙烯·(200,130)x200cm·导师:张韬



干国飞·《游思》·布面油画·140×180·导师:何东



张忍·《窗外的阳光照进来系列—1》·布面油画 150x200cm·导师:谢光跃



孙巧悦·《遐想之二》·油画·180 x180cm·导师:彭一虹



段晶·《河西胜迹图》·纸本水墨·180×180cm·导师:陈航





祁丹丹·《勿忘初心系列五》·纸本设色·180x180cm·导师:黄静



纪元·《潇潇花雨落》·纸质国画·180×180cm·导师:苏甦



陈柳卉·《迹》·纸本水墨·180x180cm·导师:傅吉鸿



郭红秀·《芳草迷归路》·纸本·210×45cm×4·导师:朱晓丽



何宇婧·《雪域清音》·纸本水墨·180×180cm·导师:权锦鸿



许凤义·《寻》·纸本设色·190x230cm·导师:李月林



孙强·《唐诗六首》·纸质·180×180cm·导师:胡长春



袁海洋·《篆隶四条屏》·纸质·180×240cm·导师:陈航 胡长春



李建卫·《锐不可挡系列一一破》·旧家具、杉木 · 尺寸可变· 导师:陈刚

(破壳计划——西南大学2017线上毕业展:http://young.artron.net/exhibitions/swu2017)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